小麥和玉米是不同的,這是我們早就說過的事。
玉米的市場因素相對復雜,既有供需層面的,也有政策層面的,還有情緒層面的,而小麥呢,政策托底意味明顯,除此以外,基本就是供需決定論了。
小麥的供需是什么呢?
4個字:供強需弱。
我們之前曾分析過,小麥的供應至少有4重壓力:
一是余糧結轉高;
二是儲備庫存高;
三是輪換拍賣高;
四是新麥豐產幾率高。
這就像是4座大山一樣壓在小麥的身上,而需求呢,是面粉需求弱,飼料需求則在觀望。
本來如果一直這樣或許還能支撐,但是發生了一件事,小麥就撐不住了。
什么事呢?
玉米跌了。
小麥的底氣是玉米給的,隨著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也給了小麥提價的底氣,而隨著玉米小麥價差縮小,小麥替代映入眼簾。
但是玉米這么一跌,飼料企業的目光再次回到了玉米身上,而這時小麥輪換拍賣再一增量,于是一跌一漲,小麥情緒必然就撐不住了。
于是,價格下跌。
當前產區面粉企業收購價格已陸續跌破1.21元/斤,而部分地區的拍賣也跌破了1.2元/斤。
雖然說小麥沒有像往年那樣斷崖下跌,但是壓力依然很大。再加上倉儲成本等,庫存小麥多呈倒掛行情。
而現在已經進入到了4月份,距離新小麥上市越來越近了,于是我們不禁想要問,小麥還有機會嗎?還能上漲嗎?
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給大家提供個參考:
第一是供需變化。
以當前小麥的供需來說,小麥要上漲,除非需求發生變化,而需求的變化主要就體現在飼用替代上。
但是小麥要飼用替代需要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玉米持續上漲;另一個則是小麥與玉米價差縮小。
而當前來看,部分地區玉米和小麥價差已進入替代范圍,但是飼料企業為什么還在觀望呢?
原因就是玉米跌了,所以飼料企業又開始觀望了。
所以,小麥的需求仍停留在面粉上。
面粉企業可以說是一個“雙弱”的局面,即面粉需求弱,副產品需求也弱,所以雖然企業庫存并不高,但是也很難提價收麥。
所以,小麥市場的供強需弱不易改變。
第二,情緒變化。
小麥市場的情緒可以說就系在了一件事上,那就是玉米。
但是現在玉米也很為難,正處于基層售糧結束后,隨著糧權轉移,貿易主體和用糧主體之間的博弈之中,所以短期內玉米恐怕也很難有明顯起色。
此外,此時小麥的輪換拍賣也開始增加,所以小麥的市場情緒依然以弱為主,難見支撐利好。
即便是進口小麥大幅減少,但對小麥的支撐也有限,因為本身進口小麥作為調劑對小麥市場的影響也有限。
第三,新麥的定價。
隨著各地陸續開始雙向采購新麥,新麥的價格區間也逐漸被劃定,和咱們之前預計的差不多,基本還是圍繞在最低收購價上下波動。
所以,新麥給陳麥的支撐并不多,也使得陳麥難有太大的機會。
但有一件事是值得關注的,那就是雖然小麥行情在走弱,但是優質優價卻表現得非常明顯,優質小麥屢屢拍出高價,說明市場對優質小麥的認可和需求。
所以也不排除新麥收獲以后,優質的陳麥依然會價格堅挺,甚至高于新麥。
而對大部分普麥來說,至少在新麥收獲上市前機會確實有限。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