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變幻的 19 世紀中葉,太平天國運動如洶涌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將無數英雄豪杰卷入其中,演繹出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1859 年,安徽巡撫李孟群與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之間的一段傳奇經歷,便是這宏大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孟群與陳玉成,皆為少年成名的英雄人物,可惜命運弄人,他們身處敵對陣營。李孟群之強,令人驚嘆。其統帥湘軍水師之際,彭玉麟、楊載福在地位上皆遜于他,就連日后大名鼎鼎的猛將鮑超,彼時也不過是李孟群水師中的一名小兵。然而,湘軍內部排外之風盛行,加之李孟群太過年輕,26 歲便榮登水師第一將之位,遭致曾國藩排擠,不得不改統領陸軍。但也正因如此,李孟群得以獨自發展,31 歲時署理安徽巡撫,搖身一變成為封疆大吏,反觀曾國藩,當時還只是個并無實權的團練首領。
李孟群 23 歲便踏入廣西追擊太平軍的戰場,自此與陳玉成成為勁敵。1854 年,27 歲的李孟群與年僅 18 歲的陳玉成在湖北廣濟、蘄州展開激戰,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也由此見證了彼此的強悍實力。后來陳玉成在被俘虜時,點評清軍名將,僅將李續賓、李孟群、鮑超三人視為值得較量的對手,稱之為“二李一鮑”,對其余將領皆未放在眼中,足見李孟群的不凡,能讓英王陳玉成對他印象深刻。
李孟群與陳玉成之間這段獨特的過往,被收錄在趙雨村的《被擄紀略》之中,成為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珍貴資料。趙雨村曾被太平軍俘虜,他對英王陳玉成欽佩有加,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如實記錄下來,這些內容如今被收錄在《近代史資料叢刊》。
1858 年 12 月,李續賓孤軍深入,妄圖奔襲廬州。彼時陳玉成正忙于浦口之戰,協助李秀成擊破江北大營。陳玉成讓吳定規堅守兩個禮拜,待自己歸來殺敵。結束浦口之戰,成功打垮八旗勁旅后,陳玉成立刻星夜兼程趕往三河鎮,一日之內便解決了李續賓,湘軍陣亡六千余人。隨后,陳玉成乘勝收復舒城、桐城,湘軍被迫退守鄂皖邊界。
收拾完湘軍后,陳玉成立即帶兵肅清皖北,與署理安徽巡撫李孟群在廬州、六安展開對決。勝保率兩萬八旗參戰,卻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陳玉成乘勝追擊,包圍了李孟群,并將其俘虜。“二李一鮑”,陳玉成拿下李孟群,一時間意氣風發。陳玉成派人勸降李孟群,對他的英雄氣概頗為敬佩,希望他不要再為清廷效力。
李孟群卻對陳玉成的使者義正言辭地說道:“青天在上,黃土在下,中間是良心。身為臣子,理應忠于自己的朝廷,此乃天理。倘若陳玉成被我俘虜,他難道就愿意投降清朝嗎?若陳玉成能降清,我便愿降太平天國。”李孟群的硬氣,讓陳玉成得知情況后,對他愈發敬重,吩咐部下不要再繼續勸降,給予他厚待即可。陳玉成不僅為李孟群提供豐厚的食物,也并未為難他,但也沒有釋放他的打算。
李孟群對陳玉成說:“我們一生為敵,但不應殃及無辜。我弟弟李孟平并非將士,你應送他回家。”在常人看來,哥哥被俘虜,卻要求對手放了弟弟,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李孟群堅信陳玉成會答應,因為陳玉成的義氣在當時是眾人皆知的。而陳玉成也果然爽快,直接將李孟平送回了河南固始——李孟群的老家。
弟弟李孟平離開后,李孟群再無牽掛。陳玉成送來食物,他選擇絕食,既不想投降太平軍,也不愿食用太平天國的糧食。洪秀全得知李孟群如此傲氣,不禁大怒,責令陳玉成不要再對這個“清妖”抱有幻想。隨后,洪秀全派使者前往廬州,下令處死李孟群。
行刑之前,李孟群從容地沐浴更衣,身著清朝官服,向北拜謝咸豐皇帝,又向西跪拜家鄉,而后從容赴死。陳玉成敬重他的氣節,提前為他準備好棺材,將首級與尸身妥善安放,派兵送回固始,厚葬李孟群。李孟群被殺時年僅 32 歲,卻贏得了陳玉成的敬重。
陳玉成不僅敬重李孟群,自身也是個極重義氣之人。1861 年安慶之戰,湘軍圍困城池,城中糧草斷絕。陳玉成請求多隆阿網開一面,讓自己能與母親見上一面,以盡孝心。多隆阿直言:“大丈夫,不會暗箭傷人”,成全了陳玉成的心愿。陳玉成、李孟群、多隆阿,雖分屬不同陣營,但都秉持著一個“義”字,做人講誠信,在那個亂世之中,這實屬難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他們這般。李孟群的老鄉李昭壽,反復無常,無論是清朝、捻軍還是太平軍,都對他無可奈何,除了以“海納百川”著稱的勝保,幾乎沒人能原諒他的行徑。在這亂世之中,“義”與“信”,成為區分英雄與宵小的鮮明標志,也為這段歷史增添了無盡的厚重與傳奇色彩。
作品聲明:取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