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飯,咱中國人講究個“民以食為天”,朝鮮那邊其實也差不多。
吃飯不光是填飽肚子,還跟社會、經濟、文化掛鉤。
尤其是金正恩上臺之后,大家都好奇這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到底啥樣。
過去幾十年,朝鮮人吃啥、咋吃,跟他們的歷史和國情脫不開關系。傳統上,朝鮮人吃飯挺簡單,主打米飯、泡菜、湯,再加點小菜,肉那是稀罕物。地少人多,種糧食都費勁,更別提養豬養牛了。
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那會兒有個“苦難行軍”,糧食短缺到不行,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肉更是想都別想。
不過,金正恩2011年上臺后,情況慢慢有點不一樣了。他搞了些經濟改革,比如農業上松綁、市場化試水,還對外稍微開了點口子。
這不是說朝鮮一下子就富了,但至少吃飯這事兒比以前好點了。肉類供應增加,城市里餐廳也多了起來,飲食文化開始有點新花樣。
以前,朝鮮的餐廳少得可憐,基本集中在平壤,服務對象主要是外國人或者有錢有權的。現在呢,平壤的餐館數量上去了,不光有傳統的朝鮮菜,像冷面、烤肉啥的,還有點西式快餐的影子。
金正恩還挺喜歡吃漢堡啥的,搞得平壤有些地方真能吃上披薩、炸雞。這不光是給游客看,本地人也開始去這些地方嘗鮮。
過去肉在朝鮮是奢侈品,能吃上豬肉、牛肉的日子屈指可數。
金正恩上臺后,政府開始推農業和畜牧業,養雞養豬的多了,肉產量上去了。
再加上從外面進口點肉,市場上能買到的肉比以前多。雖說普通人家里還不至于頓頓有肉,但在一些特殊時候,吃肉不那么難了。
這變化主要在城市,尤其是平壤。農村還是老樣子,吃飯以糧食為主,肉還是少見。但在城里,特別是中產階級或者有點門路的人,吃肉、下館子的機會多了。
在朝鮮,下館子不是家常便飯,跟咱這兒隨便周末出去搓一頓不一樣。那邊的人去餐廳,通常是有講究的,咱來捋捋啥時候會去:
這可能是最常見的情況,朝鮮人挺重視面子,有重要客人來了,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工作上的伙伴,主人家都會想辦法招待得體面點。
家里做飯條件有限,菜式也單調,去餐廳就成了個好選擇。
尤其是“貴客”,比如從外地來的領導或者生意伙伴,得顯擺一下熱情和實力,餐廳就派上用場了。
逢年過節,比如國慶節、勞動節,或者金日成、金正日的誕辰紀念日,朝鮮人也會下館子。
這些日子政府會搞活動,氣氛熱鬧,家里人聚一塊兒吃頓好的挺常見。餐廳這時候生意也好,菜品比家里豐富,大家樂意去湊個熱鬧。
別看朝鮮經濟閉塞,這幾年市場化搞起來后,生意人多了。做買賣、談合作,少不了請客吃飯。餐廳就成了個正經場合,既能吃喝,又能聊事兒。尤其在平壤,聽說有些餐廳專門服務這種商務人群,環境和服務都比家里強。
比如結婚、生娃滿月、老人過壽,這類大事兒也容易讓朝鮮人去餐廳。家里地方小,做飯麻煩,干脆去外頭辦,既省事兒又顯得隆重。這跟咱們這邊有點像,圖個方便和排場。
在朝鮮,肉不是天天吃的,豬肉、牛肉、雞肉都算高檔貨。貴客來了,或者過節聚會,點一桌子肉菜,等于告訴大家:咱家有實力,招待得起。這不光是吃飽的問題,更是面子和地位的象征。
朝鮮文化里,肉在重要場合有特殊地位。比如祭祖、過年,肉是少不了的供品。這種習慣延續下來,到了現在,下館子吃飯也得有點肉才算“夠格”。沒肉的飯局,總覺得差點意思。
朝鮮人平時吃得清淡,糧食為主,蛋白質和脂肪靠肉來補。下館子是個難得的機會,大家自然想多吃點肉,改善一下伙食。尤其在苦日子過來的老一輩眼里,肉就是好生活的標志。
社交場合嘛,桌上菜多點、肉多點,氣氛就熱鬧。朝鮮人也好面子,客人吃得滿意,主人臉上有光。肉菜一上桌,大家伙兒聊得也開心,關系拉近不少。
平壤的餐廳不再是單一的朝鮮菜館。像“玉流館”這種老字號,主打冷面,名氣大得很。
但現在還有西式餐廳、快餐店,甚至有咖啡館冒頭。
金正恩去瑞士留學時愛上奶酪,回來后還推過奶酪火鍋,餐廳里真能吃到。
以前的餐廳,服務員端個盤子就完事兒。
現在不一樣了,尤其高檔點的地方,服務員培訓過,環境也收拾得干凈漂亮。有些餐廳還有鋼琴伴奏,搞得挺洋氣,吸引城里人去消費。
農業搞起來后,蔬菜、水果、肉類供應好多了。
餐廳能拿到的原料豐富,菜單也跟著花樣多。肉菜能上桌,不光是因為有錢點,更是食材渠道通了。
金正恩政府還搞過美食節、廚藝比賽啥的,既宣傳朝鮮菜,也吸引外國游客。這幾年,平壤的餐飲業有點往“國際化”靠的意思,算是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
朝鮮人下館子,不光是吃頓飯那么簡單,背后反映了不少社會變化。
能下館子,得有閑錢。金正恩上臺后,經濟改革讓一部分人兜里有錢了,尤其是平壤的中產階級。吃飯從填飽肚子,變成享受生活,這是個大轉變。
下館子的人群,多半是城里有點地位的,農村人還是老老實實家里吃飯。這說明朝鮮的社會階層在拉開,有錢有權的吃得起,沒錢的還是湊合。
餐廳不光是吃飯的地兒,也是聊天的場所。城里人聚一塊兒,聊聊生意、新聞,思想也在流動。加上外國游客多,餐廳還成了對外交流的窗口。
餐飲業發展,外國人來看,覺得朝鮮沒那么封閉。
平壤的餐廳多起來,游客吃得滿意,回去一宣傳,多少能改善點國際印象。
餐飲業這幾年發展得不錯,反映了經濟進步和社會變化。不過,這事兒目前還是城里人的專利,農村還要繼續發展。
參考資料
朝鮮人每天能分到多少肉:每月3斤,為什么鐘愛肥肉? 搜狐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