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視頻一直受到國內外眾多網友們的關注,不但畫面精美而且處處彰顯中國文化,不但國內的網友喜歡,老外們也趨之若鶩!
一開始我以為老外們是喜歡中國文化,喜歡田園生活,喜歡李子柒的顏值,后來一看發現上面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老外們發現這個姑娘賊猛!
到底“猛”在什么地方呢?有個國外生活的網友,發了個帖子,說李子柒如果在美國,干的都是“違法” 的事情。
不要覺得不可思議,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根本無法理解,他們操作邏輯就是這樣的!
潤人陳旺,在美國沒什么人的荒地搭了個窩。然后,警察就過來拆了!因為你“違法”了。
看過廣西老電影《劉三姐》了嗎?田地是人家莫老爺的。下河捕魚,河是人家莫老爺的。上山砍柴,山也是人家莫老爺的!
這才過去多久呢?!
對了,莫老爺還要養家丁自己管。人家老美立法讓國家暴力機關來管就行。
美國這么大塊地為什么連這點自由都沒有?
因為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所有的州的不少法律都是為當地大企業服務的。
而收集雨水,使用太陽能,種蔬果,都會影響到不同公司的利益。所以,他們會推動各種奇葩的法律,把大家的行為嚴格限定住,構筑企業護城河,來維持優勢地位。
科羅拉多州規定居民收集雨水不得超過110加侖(2016年修訂案);亞利桑那州將"未經許可的家庭菜園"定義為三級輕罪;加利福尼亞太陽能板安裝許可需通過電力公司專項審查。這些匪夷所思的法規背后,是能源巨頭與農業托拉斯長達三十年的立法博弈——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僅2022年就在加州投入870萬美元政治獻金。
在《克拉克森的農場》第二季中,歐美國家,想要當個自給自足的農民,比成為華爾街投行精英還要難!
所以,在英國同樣農場主都是世家,外行進入的門檻很高。至少要花很多錢去請專業的咨詢公司。
節目中,光是通過一個繁瑣的電話系統,申報他農場的奶牛等牲口,就讓人耐心喪失,憤而離去。
資本集團通過"旋轉門"機制,將企業法務總監送入州議會農業委員會,把商業訴求轉化為法律文本。
1. 水源控制:愛達荷州83%的灌溉用水被J.R.辛普洛特公司控制,該公司通過59項專利將雨水收集系統改造成"水資源證券化"工具
2. 種源壟斷:孟山都等四大種業集團掌控全球65%的商業種子專利
3. 渠道霸權:美國中部農產品交易市場實行"白名單"準入制,非簽約農場產品禁止進入期貨交易系統
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的農業規章文本總量,已從1980年的1200頁暴增至2023年的2.3萬頁。這些繁瑣的條款構成精密的篩選機制:
? 動物追蹤系統:每頭牲畜需植入價值£8.5的電子芯片
? 有機認證:5年過渡期年均認證費£2200
? 環保評估:新建谷倉需提交17項生態影響報告
《經濟學人》測算顯示,英國新晉農場主前三年平均要支付£4.7萬合規成本,這筆錢足夠購買20公頃優質耕地。這種制度設計本質上是在用行政成本構筑行業壁壘——正如倫敦政經學院的農業政策報告所指出的:"現代農業體系已演變為資本持有者的專屬俱樂部。"
美國農業部2022年統計顯示,收入低于貧困線的"業余耕作者"中,83%因無法承擔合規成本放棄經營。而那些僥幸進入系統的"幸運兒",往往淪為農業巨頭的合約奴工——加州番茄種植戶必須與摩根大通旗下的農業基金簽訂長達15年的"全托管協議"。
大衛·哈維在《資本的空間》中揭示的"剝奪性積累"理論在此得到完美印證:通過立法將公共資源轉化為私有資本,再借助金融工具將生產資料證券化。
所以,在英國同樣農場主都是世家,外行進入的門檻很高。至少要花很多錢去請專業的咨詢公司。
節目中,光是通過一個繁瑣的電話系統,申報他農場的奶牛等牲口,就讓人耐心喪失,憤而離去。
總體而言:
在歐美,不是說“階級的滑落底層是農民(農村種地)”。
而是“農民”已經資本化成為了一個專有行業。
大農場主非常有錢,他們的身后有農協、農業集團、政客、商會、渠道商。
這些人組成一個圈子,通過議員、協會、法案,給自己的行業筑起了“護城河”,防止別人進入。
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或者某個網紅突發奇想想模仿一下李子柒,在歐美,極有可能被罰的體無完膚,甚至還會鋃鐺入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