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近段時間以來李嘉誠要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港口的事件,可謂是傳得沸沸揚揚。
隨著國家出手,再加上各方輿論的影響,長和終于是敗退下來暫緩了這幾個港口的交易。
然而目前的情況仍然不能讓人安心,因為李嘉誠還在準備著自己的后手。
李嘉誠把長和集團名下的港口賣給美國財團這件事,從爆出消息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快半個月的時間了,從官方到民間幾乎都對李嘉誠這一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表示了強烈譴責。
香港《大公報》率先發(fā)難,以“商業(yè)決策豈能漠視國家利益”的社論直指要害,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黃金水道”,全球近6%的貿易航運依賴此處,中國每年有數千艘貨輪經此通行。
一旦港口易主,美國財團將掌握通行費定價權甚至船只通行的“生殺大權”,而這一時間點偏偏撞上特朗普政府揚言對華加征新一輪關稅的敏感時刻。
而面對輿論海嘯,李嘉誠僅以一句“商業(yè)操作,問心無愧”回應,支持者則試圖降溫:“港口又不是軍事基地,何必上綱上線?”
但這樣的辯解很快被淹沒。人們發(fā)現,這43個港口并非什么“燙手山芋”。
根據長和財報,被出售的這些港口業(yè)務雖非最賺錢板塊,但年利潤穩(wěn)定在數十億港元,屬于“躺著收錢”的優(yōu)質資產。“既不虧損又非累贅,為何李嘉誠要急著賤賣國家命脈?”
更蹊蹺的是,李嘉誠并未選擇公開競標,而是與貝萊德簽署排他協議,直接將其他買家擋在門外。有業(yè)內人士透露:“中資企業(yè)原本有意參與,但連報價的機會都沒有。”
接著有網友翻出歷史舊賬:2015年長實從和記黃埔拆分時,李嘉誠曾承諾“港口業(yè)務是集團根基”,如今卻將涉及20個國家航運節(jié)點的資產拱手讓人。
而貝萊德財團背后的美國資本意圖,也成了這場交易的最大疑點。
作為管理近9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最大投資機構,貝萊德與美國政界關系千絲萬縷,更是特朗普的“金主”之一。
過去幾年,美國多次試圖從巴拿馬政府手中收回運河控制權,甚至威脅“不交還就派兵”。此次李嘉誠出售的港口中,巴拿馬運河兩大樞紐赫然在列,美方若得手,相當于捏住中國海運的“七寸”。
現在中國貨船過巴拿馬運河,單次通行費約30萬美元,若美國控股后漲價至50萬甚至100萬,我們只能認栽。
更危險的是,他們可能故意拖延中國船只通行,借口‘維修’‘排隊’,讓生鮮貨物爛在海上,或者逼我們繞道南美洲,成本翻倍!
去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美國就曾威脅對中國貨輪加征“特別通行費”,若港口易主,這類制裁幾乎可以隨時落地。
面對民意沸騰,中央與港府在3月28日祭出組合拳。商務部援引《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啟動交易審查,港澳辦罕見公開喊話“任何損害國家主權的商業(yè)行為都將依法嚴處”。
知情人士透露,原定于次周舉行的簽約儀式被緊急叫停,“審查令一下,貝萊德高層連夜改簽了返美機票”。
這記重拳顯然打亂了美方布局。中方的強硬介入,讓他們“以港口為支點撬動對華貿易戰(zhàn)”的算盤徹底落空。
而隨著官方出手李嘉誠也是迫于壓力暫緩了出手,可他真的能夠就此收手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隨著這場“賣國”交易被曝光后,李嘉誠至今既未現身解釋,也未撤回協議,直到3月30日有港媒爆出猛料。
其子李澤楷名下的盈科拓展集團突然完成法律切割,所有業(yè)務徹底脫離長和體系。結合之前李嘉誠的表現來看這無疑就是他的后手之一。
若港口交易引發(fā)大陸市場反制,李氏家族仍可通過次子保留商業(yè)火種。
有分析指出李家這是做好了最壞打算。李澤楷旗下擁有富衛(wèi)保險、電訊盈科等優(yōu)質資產,獨立后既可規(guī)避長和可能遭遇的制裁,又能為家族留出回旋余地。
當年李嘉誠分家時讓長子接班實業(yè)、次子自立門戶,現在看來是埋了雙保險。值得玩味的是,李澤楷旗下公司近月也開始密集減持內地地產項目,似乎是在提前轉移風險。
而李嘉誠此舉也是徹底點燃了公眾的怒火。要知道長和集團在中國大陸擁有大量地產、能源與零售業(yè)務,若因港口交易失去官方支持,其商業(yè)版圖必將遭受重創(chuàng)。
有網民算了一筆賬:“為了1482億港元丟掉萬億市場,這不是因小失大是什么?”很有可能正是出于對這種情況感到擔憂,李嘉誠這才讓自己的次子將生意和業(yè)務全部獨立在外。
這樣一來,如果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就可以成為自己家族的一條“退路”,由此看來李嘉誠出售港口之心還是不死。
對此一名香港市民在街頭采訪中情緒激動的說道:“我們小時候課本里還夸他是愛國商人,現在看全是笑話!”
而在內地社交平臺上,一條獲贊超百萬的評論寫道:“李嘉誠的財富密碼就是政策紅利——地產、基建、港口,哪個不是國家給的飯碗?現在他把飯碗砸了送給美國人,寒了14億人的心!”
如今無論結局如何,這場交易都已成中國商界的標志性事件。有網友翻出李嘉誠昔日采訪視頻,畫面中他侃侃而談“愛國愛港”,如今對比,諷刺至極。
對此有人感嘆:“當年霍英東先生頂著英國壓力給內地運物資,那才叫企業(yè)家的家國情懷。有些人富可敵國,卻永遠學不會‘責任’二字。”
如今距離港口出售的最后期限僅剩三天,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或許李嘉誠仍在賭——賭國家不敢動他,賭民眾善忘,賭金錢能擺平一切。但他忘了,從碼頭工人到普通百姓,這片土地上的人,從未忘記誰是自己的根。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