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國家將對三大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的重組。這個事情意味著什么?我告訴大家,這絕對不簡單。那對我們普通人又有什么影響呢?今天咱們一個視頻來講清楚。
三大整車央企分別是誰?一汽、東風,還有長安。這三大整車央企在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的地位極高,同時目前在市場上也有極大的影響力。我們可以把目前整個汽車產業分為三大派系:第一個是央企;第二個是民營企業;第三個是造車新勢力,比如說央企里的東風、一汽、上汽、廣汽等等;民營企業的核心主要是比亞迪、奇瑞、長城、吉利這幾家;造車新勢力則像現在的小米、蔚來、小鵬,還有華為等等。這三股力量,組成了目前中國整個汽車市場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國未來在世界上與日本、德國、美國汽車競爭的核心。
那么,為何這一次要整合三大整車央企呢?其實說白了就是要整合力量。從更深層次來看,我覺得這并非僅僅是汽車市場的變化,而是中國整個經濟結構走向、改革,或者說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一次大變革。為什么這么說?過去,中國經濟最依賴的是什么?是房地產。說實話,我們雖說是靠出口、投資、內需三條腿走路,但實際上,內需里面最大的一項就是房地產。整個房地產,其實是對整個經濟收入結構進行大調整、重新分配的一個產業。現在房地產不行了,中國的內需非常需要一個新的產業來帶動,而這個產業只能是汽車。也就是說,當國家開始大力重視汽車產業的時候,就已經說明房地產被徹底拋棄了。
汽車產業不僅對內需影響重大,還影響著咱們的出口、制造業以及國際競爭力。咱們看一下,全世界過去所有中高端制造業強大的國家,它們的汽車產業都非常發達,比如說美國、日本、德國這三強,還有法國、韓國。基本上,過去世界上主要的汽車品牌都來自于這幾個國家。現在中國要進行產業升級,發展中高端制造業,那么汽車就是重中之重。2023 年,中國生產的汽車已經超過了 3000 萬輛,連續 15 年世界第一。但是過去,我們只有量沒有質,而現在,咱們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真的做到了量質齊飛。
當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已經超過了 900 萬臺,同時在 2023 年,我們的汽車出口量已經超過了 500 萬臺,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一的汽車出口大國。還有很關鍵的一點,目前中國的很多車企都開始在外國建廠,比如說比亞迪在美洲的墨西哥、歐洲的匈牙利都在建廠;奇瑞現在已經是俄羅斯最大的汽車品牌了。
中國汽車出海是大勢所趨,出海就可以賺回大量的外匯。咱們中國現在出口過去靠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服裝、鞋類貿易等產業。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要以中高端制造業為核心,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汽車。而且汽車是一個特殊產業,目前咱們的汽車產業占整個 GDP 的比重已經來到了 10%,可以說汽車正在取代房地產,成為咱們中國 GDP 未來增長的一個核心動力。
最關鍵的是,汽車產業關聯度極高,一臺汽車需要上萬個零部件,能拉動眾多產業。簡單來說,生產汽車需要鋼鐵,能拉動鋼鐵產業;汽車需要玻璃,能帶動玻璃產業;汽車上面的各種零配件、現在的動力電池、AI 產業,以及其他上下游非常多的產業都會被拉動。所以說,房地產開始沒落之后,汽車就是必須崛起的一個產業,這也說明中國未來最重要的就是高端制造跟智能化的結合。而目前,這兩者結合且能落到實際應用的,最好的并不是機器人,而是汽車,或者說你可以把未來的汽車看成是機器人延伸的一部分。
那么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什么樣的啟發或影響呢?最簡單的影響就是,這意味著整個汽車市場將發生變革,未來汽車在中國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產能越來越集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價格成本都會越來越低,我們買車一定會越來越便宜。第二個影響是,我們的經濟在轉型。如果你現在還從事那些落后的中低端制造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產業,那你得盡快轉型,否則就會在這場產業升級的大浪潮中被淘汰。
第三個影響是,如果你從事出口產業,在未來兩三年內,隨著中國汽車的崛起,出口行業并不會迎來大爆發,而是會面臨一場非常慘烈的貿易戰。現在美國、歐洲都在對咱們的汽車加征關稅,為什么呢?
因為汽車是一個國家工業的重中之重,咱們的崛起,而世界市場就這么大,中國汽車的崛起搶的就是他們的份額,所以他們不會讓我們輕易崛起。因此在未來兩三年,為了遏制中國汽車的崛起,他們會出臺很多措施,不僅在汽車上對咱們加關稅,還會在各行各業用加關稅作為博弈手段,來影響我們的發展。所以,如果未來兩三年你從事出口產業,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