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傳杭州郵局出現(xiàn)了一件新鮮事,把用戶自帶的2024-12“秦嶺”郵票鑒定為贗品,并出具了鑒定書,理由竟是沒這樣的版式。如圖
秦嶺郵票是有兩種版式的,版式一9枚/版;版式二6枚/版。鑒定人員只知9枚不同圖案的版式一,不知道還有上下兩枚圖案相同的版式二(如圖),故而失誤,并給鑒定書蓋上了公章(如圖)。
這樣的事確實比較罕見,但是歷史也曾發(fā)生過類似事件,我們今天來講講。
1979年郵電部發(fā)行了J59“中國在美國展覽會”郵票(簡稱“中美”郵票),全套兩枚票,50枚/版,叫大版張。同年還發(fā)行了小版張,12枚/版。由于這是新中國首次發(fā)行的小版張,數量也非常稀少,當時郵局工作人員并不認識小版張是何物,竟把中美小版張也和大版票一樣撕成方連和單套出售了,這使得原本就稀少的中美小版存世量更加稀少了。
更有趣的是,當年設計中美小版張的時候,曾要求齒孔度數改變,以區(qū)別于大版,結果到了印刷廠,不知什么原因,齒孔度數竟沒有改變,導致了小版張和大版張郵票的齒孔度數完全一樣了。如果不是這個失誤,今天從小版張上撕下來的中美套票也會價值不菲了吧?
綜上,對于這次郵票鑒定失誤還是理解萬歲吧,官方定然會吸取教訓。咱們集郵界的公敵是贗品,而不是鑒定失誤的官方,不干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鑒定失誤屬于集郵界內部矛盾,打擊贗品才是更重要的。
來源:畢氏郵品
免責聲明:本文章源于互聯(lián)網公開信息,不代表本平臺最終觀點
注:以上為中國郵政集郵網廳入口,本號僅提供資訊及直達入
↓↓↓ 辨 偽 研 究 必 讀 ↓↓↓
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