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德通
責編|李旭
正文共4124個字,預計閱讀需12分鐘▼
“推進以縣級為重點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進一步明確方向,加快推進落實,確保完成既定目標。”3月29日至30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以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總結交流經驗,研究部署工作,不斷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水平,切實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會議全面深入闡釋了綜治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明確了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工作重點,為綜治中心建設提供了“指南針”,謀劃了“路線圖”。
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綜治中心是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重要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綜治中心工作,指導綜治中心建設,推動綜治中心實現從無到有、從點到面,進入規范化建設的新階段。
會議鮮明提出,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本質是化解矛盾、為民服務,特點是集合辦公、方便群眾,重點是權責清晰、履職到位,關鍵是統籌協調、督辦問責,根本目的是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每一項訴求都依法推進。
一個時期以來,全國各地著眼“發展”問題,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等實體平臺,為法人、自然人提供高效服務,做到了“最多跑一次”,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從現在開始,各地要著眼“安全”問題,建立規范化的綜治中心,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確保社會長期穩定。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開門接待群眾,便捷、高效地服務群眾。下一步的規范化建設,就是要主動適應化解矛盾糾紛的需要,普遍設立群眾接待大廳和綜合受理窗口,實現對群眾各類訴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整合各方資源,多途徑、多手段化解矛盾糾紛。下一步的規范化建設,就是要推動調解組織、行政主管部門、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群團組織、社會力量等各方面解紛資源入駐、輪駐,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整體合力。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強化法治意識,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下一步的規范化建設,就是要把握全面依法治國大勢,強化法治意識,充分運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定分止爭。
推進以縣級為重點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扎實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綜治中心建設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會議對此進行了深刻闡釋:基層既是產生矛盾糾紛的“源頭”,也是化解、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預防、立足調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層,先集中資源把縣級綜治中心建設好,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縣域,實現“矛盾不上交”,并通過縣、鄉兩級綜治中心的資源力量統籌,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把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重點,是因為縣一級承上啟下、要素完整、功能齊備,絕大部分社會矛盾糾紛都能夠在縣域得到化解。
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指引,以規范縣級綜治中心建設為重點,明確了10項具體操作指引。
此次會議進一步強調了綜治中心建設的“時間表”,提出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到今年6月底,以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把全國縣級綜治中心運行起來,牌子掛起來、平臺搭起來、部門駐進來、機制建起來,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實現“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標。
到今年底,除需新建場地的,其他所有縣級綜治中心完成規范化建設,直轄市的下轄區縣比照縣級要求推進規范化建設。
到明年,新建的縣級綜治中心完成規范化建設,并按要求基本實現省、市、鄉綜治中心規范化,縣、鄉綜治中心重在矛盾糾紛化解,省、市綜治中心重在統籌協調。要通過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使各方面資源力量有效整合,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平臺運行高效順暢,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不斷強化,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的根基不斷鞏固。
在此基礎上,會議提出,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正確處理“五對關系”:
——正確處理綜治中心和其他矛盾糾紛化解實體的關系。縣級綜治中心運行后,統籌了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有關解紛功能,但如果職能部門還保留了相應辦理場所,就仍要積極發揮作用。群眾到各職能部門反映問題,職能部門都應熱情接待、依法解決群眾訴求。
——正確處理綜治中心的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關系。綜治中心的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綜治中心側重于化解矛盾糾紛,老百姓的矛盾糾紛化解了,社會整體治安就會好,個人極端案件就會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治安方略,主要包括“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等6個方面工作,目的是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工作領域很廣,重點任務很多。
——正確處理維權和維穩的關系。維權是維穩的前提,維穩保障維權。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依法解決好。
——正確處理公正和效率的關系。社會公正是目的,但不能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失去了效率,失去了活力。
——正確處理化解矛盾和開展救濟的關系。要嚴格救濟的條件和程序,切不可讓當事人形成“大鬧才能大解決、小鬧才能小解決、不鬧就不能解決”的錯誤認識。
整合多元力量實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
在明確“時間表”的同時,會議還對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給出了具體的方向和指引,明確重點是要推進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五個方面的“規范化”。
會議明確,各地要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將綜治中心統一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或“綜治中心”。場所選址上,要選擇輻射能力較強、交通相對便利、群眾辦事方便的地點,開門接待人民群眾。
“要通過物理空間的合理布局,讓老百姓在綜治中心一目了然、順暢辦事。”會議還著重強調了功能布局的科學性,提出要科學設置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等區域。多元化解區一般要具備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功能。可根據需要設置勞動爭議、婚姻家庭、醫療糾紛、房地產物業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區。有條件的,可結合實際設置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功能。指揮調度區一般要具備系統運行監測、風險預警研判、事件分類處置等功能。
物理平臺搭建起來之后,各部門、單位就要派員入駐并依法履職。會議提出,要推動力量入駐,而具體由哪些部門入駐,是常駐、輪駐還是以隨叫隨到等方式入駐,可根據縣域實際情況和目前場地情況,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原則上,調解組織、矛盾問題較多領域的行政主管部門、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和信訪部門等要通過多種方式派員常駐,其他重點領域的行政主管部門、群團組織可派員常駐或輪駐,有關社會力量等可通過隨叫隨到、工作聯動等多種方式入駐。
會議強調,黨委政法委要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作用。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社、住建、衛健、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行政主管部門要立足本職,抓好本行業領域的矛盾糾紛化解。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等要依法履職,有力化解矛盾糾紛。要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要發揮好工會、婦聯組織在勞動權益保障、婚姻家庭糾紛化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用好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引入心理咨詢、公益性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進一步拓寬解紛渠道。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硬件建設是基礎,運行機制是關鍵,必須規范運行程序。會議指出,要通過綜治中心的綜合受理窗口,實現一站式全量受理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化解等各類訴求。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一案一碼”,讓人民群眾隨時了解受理、辦理進展。同時建立健全與入駐部門業務協同對接機制,確保每項訴求都“導得出”、“接得住”,形成“綜治中心負責程序性推進、辦理部門負責實質性解決”的工作格局。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矛盾糾紛
法治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糾紛的社會,而是矛盾糾紛出現后都能依法解決。矛盾糾紛越多,越要強調依法辦事,會議著重提出,要推動各入駐部門按照法定途徑依法履職,把各種矛盾糾紛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化解,以法律關系的確定維護社會的穩定。
會議強調,各入駐部門要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化解矛盾糾紛。對群眾反映的事項,要優先安排調解組織和入駐部門先行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聯動,提升調解成功率。
對符合條件的勞動人事爭議、民商事合同爭議等,根據群眾意愿,及時交由入駐的仲裁機構處理。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作出行政裁決。
要積極協調入駐的司法行政機關,依法拓寬行政復議受案范圍,推動符合條件的行政爭議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解決。對當事人提起訴訟的,入駐的法院人員要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符合簡易速裁程序的,可以通過入駐綜治中心的速裁法庭現場開庭審理。對二審后不服的,要引導當事人依法提出再審請求,依法向檢察機關提出法律監督請求。對于《信訪工作條例》規定的受理事項,無法導入上述程序且當事人堅持信訪的,信訪部門受理后轉交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通過信訪程序依法辦理。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事關黨的執政地位鞏固,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幸福安康,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大事。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在各部門各地方共同努力下,全國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0.9%、14.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1.5%。實踐證明,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工作是實打實的,抓與不抓不一樣,抓具體和不抓具體不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伴隨會議精神的落實落地,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這項工作必將有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把平安中國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