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清明小長假即將到來,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早早地把游覽博物館列入了假期計劃中呢?如今,在“博物館熱”成為常態的當下,“無博物館不假期”也已經成為文化現象。面對時代和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博物館該如何利用自身特色和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品牌?
圓桌對話現場
3月31日,由封面傳媒、封面科技主辦的“萬象煥新·智領未來2025超級品牌節”在成都正式舉行。現場,行業專家學者、品牌企業代表等齊聚,以創新之“智”解品牌發展之“問”。其中,四川5家“頂流”博物館的資深文博人到來,共話文化遺產的現代品牌力。
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鐘玲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不斷被強調的當下,博物館如何在教育領域塑造自身的品牌呢?現場,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鐘玲談到,在過去的10年時間里,四川博物院不斷在博物館教育和研究方面持續建設品牌。譬如,在2015年,四川博物院與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館教育研究所,又在2017年與四川省電化教育館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建立了“文博教育”專區。“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館提供的終身學習和文化體驗的機會。”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曾小蕓
作為中國第一座專業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自貢恐龍博物館也在立足“遺址資源”的核心優勢上,穩步打造“世界恐龍之鄉”戰略品牌。論壇中,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曾小蕓說,隨著博物館熱已經成為常態的當下,博物館始終要堅守其核心功能,但同時也要深化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加大國際交流合作。“我們現在要把恐龍背后的故事,講述到國際上去,同時加大學術上的交流,以及科研科普的合作,把恐龍的品牌傳達出去,最終實現中國恐龍特色文化的國際化,品牌化。”
成都博物館副館長黃曉楓
說到博物館,自然要提到展覽。當下,人們“為了一個展奔赴一座城”已經不再稀奇。而縱看近年來出圈的展覽中,總少不了成都博物館的身影。成都博物館副館長黃曉楓在現場提到了“成博展覽季”這一品牌,其以“立足成都,博覽世界”為目標,包括了“輝煌成都”“多彩文明”“藝術典藏”三大系列展覽品牌,充分發揮了成都博物館在原創展覽中超強策展能力。“由此,成都博物館還衍生出了‘周末兒童博物館’的社教品牌,以及‘這禮是成都’的文創品牌。這三大品牌成為我們在博物館浪潮之中,以文化塑造發展博物館的思路和實踐。”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副館長馬紅
來到成都旅游,杜甫草堂是不少游客一定會去的一站。一千多年前,詩圣杜甫與成都草堂的結緣,讓一位詩人與一座名城在史冊上共同譜寫了浪漫深情的一筆。那如今的杜甫草堂,如何不斷擦亮詩圣文化IP?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副館長馬紅提到,長期以來,杜甫草堂以文化內核驅動文化價值的提升,同時加強跨界融合,整合資源創新場景業態,讓文化破圈傳播,更不斷拓展博物館的邊界。“我們在積極地走出博物館,拓展草堂的影響力。譬如去年中秋節我們聯合了江油市李白紀念館等9家四川詩人紀念地成立了‘四川詩人紀念地聯盟’,并且打造了四川地區系列詩歌研學路徑和主題文物游劇等等。”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專職副書記李龍
回望2025年春節假期,“2025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的大型彩燈下,是如潮水般的人群。作為成都人過年的“傳統項目”,“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早已成為城市文化名片。論壇現場,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專職副書記李龍就說起了今年的大廟會吸引觀眾119萬人次,收入突破了2400萬,文創銷售收入的增量達到了15.2%。同時,武侯祠近年來也在學術品牌、展覽品牌、社教品牌等領域不斷發力。“我們已經推出了全國首個三國文化的主題期刊,今年可能會推出兩種學術的刊物,強調武侯祠在全國三國文化研究、展示利用的領先陣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