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資訊
標準發布
近日,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劉濤教授團隊參與編制的地方標準《DB35/T 2238-2024養殖海帶碳匯評估技術規程》(以下簡稱“標準”)經福建省市場監管局批準正式發布,自2025年3月24日起正式實施。
《養殖海帶碳匯評估技術規程》
在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的指導與支持下,該工作由福建省漁業資源監測中心保障我實驗室領銜技術研發,閩江學院參與編制。研究歷時3年,以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為重點調查海域,通過走航調查、定點監測和室內分析,比較了海上全養殖周期的環境參數和生物參數,對比了不同海藻種類、以及漳浦、南日島等不同海域的養殖碳匯形成方式和形成速率,提出了養殖海帶碳匯評估的技術內容、核心參數和評估方法,構建了涵蓋養殖海帶可移出生物碳量測算、碳匯增量評估、惰性有機碳分析等的完整技術體系,并給出了適用于小規模養殖碳匯評估和簡易評估的碳匯形成系數,具有操作性強和適用性廣的優點。標準編制期間召開了漁業碳匯集中研討會等4次咨詢和論證會議,廣泛征求了國內和省內相關行業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意見建議。
編制組進行海帶碳匯監測
該標準作為福建省漁業碳匯評估領域的第一個地方標準,其發布與實施為準確衡量福建省養殖海帶碳匯潛力提供技術保障,對推進藻類碳匯評估、認證和市場交易,落實“碳中和”行動方案和漁業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撰文 | 董書航
編輯、排版 | 王冠菲
審核 | 張瑤
信息來源:自然資源部官網。
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