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揭牌儀式暨科技法前沿論壇系列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湘湖之畔隆重舉行。江浙滬省級、市級政法機關、北京、廣州、杭州三家專門互聯網法院相關負責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的領導、專家和學者,莫干山高新區相關負責人,阿里巴巴、騰訊等部分科技公司負責人以及西南政法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活動。
會議現場
嘉賓致辭
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第一屆、第二屆組長、西南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張穹致辭
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第一屆、第二屆組長、西南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張穹在致辭中指出,從杭州的互聯網經濟到上海的金融科技,從江蘇的高端制造到浙江的數字經濟,長三角地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創新生態,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正在積極探索科技與法治融合的新路徑。上海自貿區的法治創新、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設立、江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都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這一進程,為長三角地區的高科技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為長三角地區的高科技發展和法治進步再立新功!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轍致辭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轍在致辭中指出,江蘇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江蘇法院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高質量司法服務經濟大省挑大梁。他表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新型法律問題,急需法學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制度保障。希望研究院依托西政深厚的法學底蘊,注入杭州澎湃的硬核創新動力,對接長三角豐富的實踐場景,匯聚跨學科的優質研究力量,貢獻更多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學術成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期盼與長三角研究院在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為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法治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致辭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在致辭中表示,西南政法大學經過多年的發展,與長三角的關系,已從傳統的教育合作擴展到國家戰略對接、產學研協同等多個層面。長三角研究院的設立既是西南政法大學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學科升級的重要布局,也是長三角法治建設協同創新的重要實踐。期待研究院立足長三角優勢,助力法學科技融合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共筑法治化營商環境高地;加強院校合作,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上海法院將與研究院攜手并進,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法治創新,培育人才高地中展現更大作用。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何震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何震表示,西南政法大學作為我國法學教育的重要陣地,有著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卓越的師資力量,被譽為法學界的黃埔軍校,為我國的法治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希望浙江法院和西南政法大學進一步強化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加強新形勢下法學理論和法學教育的研究探索,更好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助推浙江法院精準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打造過硬的法院隊伍,為加快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法院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焉軍
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焉軍表示,以“六小龍”為代表的杭州高新產業發展持續引發了社會極大關注的背后,折射出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深度重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態。面對蓬勃發展的科技創新浪潮,如何構建與之匹配的法治保障體系和促進法治的發展,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打造全球科創策源地必須解答的時代難題。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的成立,為解答這一難題,推動法治理論創新和區域法治協作搭建了重要平臺。浙江檢察機關愿與西南政法大學密切合作,共同建設好長三角研究院,努力打造理論和實踐研究新高地。
浙江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勞泓致辭
浙江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勞泓表示,西南政法大學是一所特色優勢突出的一流大學,多年來為法治浙江建設輸送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與浙江有著深厚的合作淵源。近兩年來雙方的交流合作更是日趨頻繁,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在攜手開展法治前沿理論研究,推進成果轉化,拓展法治交流合作,協同培養法治人才等方面站上了新起點,開啟了新篇章。希望雙方在法治保障科技創新、涉外法治工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共同回應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合作研究戰略性、前瞻性的法治問題,為推進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重慶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鐘建波致辭
重慶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鐘建波表示,長江奔涌向東連接巴渝與江南,貫通歷史與未來,從三線建設的守望相助,到“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重慶與長三角始終血脈相連,攜手同行。期待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架起一座貫通東西的法治橋梁,以科技法研究為紐帶,促進長三角的創新資源與西部的戰略需求深度融合,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法治動能。推動法學研究與科技實踐的深度融合,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前瞻性、國際化的法律解決方案。培育既懂科技,又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為兩地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推動兩地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探索跨區域法治協作的創新路徑,努力建成服務國家戰略的智慧引擎,助力區域發展的法治標桿。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致辭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在致辭中,代表樊偉書記、代表西南政法大學,對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們、校友們對西政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西南政法大學長期重視與長三角地區的交流合作。長三角研究院是繼西南政法大學北京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之后設立的第三個全國性的研究院,不僅是我校對接國家戰略的區域觸角,更是西政人回應“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思想實驗場,也是西南政法大學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各位兄弟單位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希望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能夠進一步聚集國內外多學科研究力量,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踐,注重政產學研協同,助力西政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開展有組織科研,共同研究,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產出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提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為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西政力量。
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周尚君主持活動
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揭牌
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揭牌儀式
會上,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何震共同為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揭牌。
據悉,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是繼西南政法大學北京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之后設立的第三個全國性研究院,研究院選址浙江人文氣息最為濃厚、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企業發展最為蓬勃的杭州,旨在借助長三角地區文化遺產豐富、拔尖人才富集、一流高校集聚、新質生產力強勁、制度改革領先等優勢,借鑒長三角地區在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區域法治共同體與一體化建設、超大城市治理、基層治理、數字賦能法治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研究院將成為學校法學、政治學等學科轉型升級、開展“法學+科技”等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支點。
西南政法大學是一所具有紅色基因、革命傳統的大學,是全國培養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國家治理、法治建設、法學教育等各行業中的領軍人物;學校建設了由19個二級學科組成的法學學科群,形成了國家安全法學、紀檢監察法學、人權法學、科技法學、區域國別法學、城市治理法學等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方向,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及全國首輪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法學一級學科和法律專業學位授權點均獲評A檔。此外,西南政法大學高度關注科技法治的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2017年,西南政法大學在全國率先設立人工智能法學院,截至目前,是全國唯一一所同時擁有人工智能法學、科技法學兩個目錄外法學二級學科的學校。學校長期服務中央和地方科技法治建設,取得了諸多成效,是中央網信辦網絡立法聯系點唯一入選的高校單位。
合作簽約
會上,西南政法大學與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廳、杭州市司法局、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等九家合作單位代表分別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合作方將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法治、科技創新與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等前沿問題,共同開展戰略決策咨詢,法治理論與實務研究、特別是科技法治理論與實務研究,涉外法律研究與服務,人才交流與培養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為高水平長三角一體化建設貢獻法治力量、西政力量。
當日,活動現場還開展了科技法前沿論壇,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2024)發布會儀式暨互聯網司法前沿三人談。
科技法前沿論壇
在科技法前沿論壇上,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胡銘教授基于浙江大學的探索介紹了數字時代的法學教育新范式,浙江省審判業務專家、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楊日洪分享了衢州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市場現狀、問題及改良;阿里巴巴技術總監孫常龍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服務探索;中商基金董事長竇明明從公司空天產業發展及投資情況探討了科技范式革命背景下的科技創新趨勢;杭州浮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游以“法治護航創新 數字賦能未來”為題介紹了人工智能企業視角下的杭州營商環境法治化實踐;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蔣飛探討了人工智能在裁判中的應用限度與可能;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熊明輝探討了AI如何賦能法學教育;清華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魯楠分享了科技人文主義與法律發展;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集團法務部副總經理胡迎春探討了生成式AI時代的問題思考與價值對齊。
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2024)發布儀式
暨互聯網司法前沿三人談
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2024)發布儀式現場
為總結中國互聯網司法經驗,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應,繁榮互聯網司法理論研究,深化互聯網司法實踐,西南政法大學聯合北京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以及廣州互聯網法院,邀請實務和理論界專家評選出2023-2024年度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為獲獎案例頒獎。
入選出2023-2024年度中國互聯網司法十大典型案例的分別為:
①組織操縱“網絡水軍”實施“流量造假”等行為的定性——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檢察院訴楊某鵬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
②“AI陪伴”案:未經同意創造自然人的AI形象構成對人格權的侵害——何某訴某科技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
③游戲賬號和游戲幣的虛擬財產屬性及第三方交易平臺交易正當與否的問題——深圳市某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與鄭州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④AI文生圖著作權侵權案: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法律屬性及權利歸屬的認定——李某某訴劉某某侵害作品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
⑤個人信息跨境處理行為的合法性審查——左某與愛利琴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ACCOR SA公司個人信息保護糾紛案;
⑥公共數據商業化利用的合法性邊界——浙江某金融服務公司、重慶某小微小額貸款公司與蘇州某科技公司商業詆毀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⑦流量劫持的侵權法規制——廣州愛生活文化有限公司與趙某某網絡侵害虛擬財產糾紛案;
⑧自然人聲音權益可及于AI生成聲音——殷某某訴某智能公司等人格權侵權案;
⑨數據權益的權屬判斷與分類保護——深圳某計算機公司、某科技(深圳)公司與浙江某網絡公司、杭州某科技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⑩涉《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效力認定案:法院首次確認登記證對數據集合的證明效力——某公司訴某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頒獎儀式結束后,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儀軍,杭州互聯網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朱敏明,廣州互聯網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賴俊斌分別從人工智能時代司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加強高質量互聯網司法供給,促推人工智能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乘科技創新浪潮,探數字法治新徑三個方面從行業領域探討了互聯網司法前沿問題。
據悉,當日下午,活動現場還組織了西南政法大學法治人才培養研討會。
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的成立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資助。
系列活動由西南政法大學主辦,西南政法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科研處、國內合作辦公室、科學技術法學研究院承辦,西南政法大學浙江校友會、浙江省律師協會、杭州市律師協會協辦。(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處)
編輯:秦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