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
大家有著什么樣的想象呢?
在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
未來產業關注對深空、深海
以及智慧城市的探索
“特搜”走訪了相關企業
看看它們的“明星產品”
可以滿足大家哪些美好愿望
首臺全國產化的履帶行進式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金牛座”出自廣州南沙,目前達到亞洲最大功率,最深可以下潛到500米的海底。2024年,在湛江市徐聞海域完成了首次海底電纜邊鋪邊埋作業。
這個明星產品集中了深海作業裝備的設計、材料與防腐等八大核心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海工裝備“皇冠上的明珠”。
深海智人(廣州)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成:
這臺設備有自動尋跡功能,目前只有美國一家公司可以做,我們自主開發了一臺設備,潛水員在水下工作的時間非常有限,我們目前“金牛座”的技術能力可以和國際上同類型產品相媲美,一根臍帶纜下去,所有動力、信號都給到它,它自己就往前走了,它可以自主識別工具,自主思考用什么設備,自己從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來,不需要人為干預。
而這款單人噴氣飛行背包則可以讓人在空中實現最遠5公里的短途飛行,將來主要在應急救援、短途越障通行等場景應用。
如果需要快速運載傷員,這臺最多可以運送兩人的吊艙式無人飛行救護車就可以派上用場。
在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目前正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打造“全空間無人體系管理服務系統”,推動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多種智能無人系統協同作業,未來將有效提高緊急救援的效率。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黎作武:
大家都在探索全空間無人體系,應該說應急這方面需求量更大,這個場景可能單一裝備不能完成,我們需要綜合的聯動系統,完成指揮調度任務,在不同的任務場景與不同裝備之間的銜接,可能地面完成其中一個環節,空中完成另外一個環節,水上完成下一個環節,需要把這些裝備統一調度起來。
上至深空下至深海的未來產業,不僅是科技與技術突破的象征,更承載著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和探索。
廣東科力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海濤:
智能無人系統以及深海、深空兩個未來產業,去著力進行科科研項目的轉型,以及我們科技成果的轉化,因為我們廣天本身有非常一流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空天科技產業的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編輯 | 龍家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