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清 雍正行樂圖
古人的吃喝住行處處體現著禮儀與規矩,家具擺設也不例外。
從明清時期的古畫中可以看到,桌類家具既實用又能凸顯出品位。在古時居室陳設中也較為常見。
由于桌類家具所適用的環境不同,用途不同,結構和造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陳設布置上也各有所宜,繁簡亦不同。
十二美人圖
桌類家具種類繁多,按形制來分,有方桌、長桌、圓桌、半桌;按用途來分,則有供桌、炕桌、琴桌、棋桌、茶桌、酒桌和書桌等等。在應用上,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所見。
清 郎世寧 弘歷是一是二圖
各有所宜 · 安設得所
明清時期,因居室建筑的發展,出現了式樣更多、用途不同的桌式。這些桌式既實用又富有陳設藝術效果。
從結構上說,清式桌大多有束腰,正中下垂洼膛肚牙條,回紋馬蹄,或鑲嵌裝飾本身具有欣賞價值。
從整體上說,它們的造型豐富、簡練,雕花裝飾十分精美,營造室內風格的作用。
從陳設功能上說,它們各有所宜,安設得所。
不同形制的桌式,在室內的布置有一定的格局。
八仙方桌或者四仙方桌比較正統,宜設于廳堂中;圓桌使用者的身份不高,相對比較有隨意性,位置因地制宜。
供桌主要擺設于廟堂、家祠,作祭祀之用,常供設香爐、蠟竿和供品。
琴桌屬于文房用具,雕飾優美而不繁縟,一般配以琴凳或繡墩,擺設于文房、小室、庭院等等,或是作為一種陳設,以示清雅;畫桌、書桌的結構、造型與條案相同,由于比較寬大,常置于文房,以便展卷閱讀以及揮毫書畫;酒桌也同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情趣,被用于宴席之上。
此外,尺寸較小的炕桌用于正廳的炕或床上,在北方居室較為常見,比較典型的當屬清宮,如故宮養心殿后殿正間、儲秀宮西次間等均有炕桌,以秀麗的風格為主,配以坐褥、迎手、炕柜、翹頭案、小多寶格、掛屏。
故宮養心殿
桌類家具用途很廣,是家庭必備之物。在裝飾上以追求實用、美觀為目的,使整體環境風格典雅、樸實大方,歷代以來深受人們所喜愛。特別是官宦士族為了彰顯情趣品位,對于每一種桌式的陳設更為講究,且人爭效之。
尊者居中 · 儒家之禮
中國古代建筑和室內環境為了強調“尊者居中”及等級嚴格的“儒家之禮”,遵循對稱均齊的布置方式。因而在建筑中的陳設形式上,桌類家具多以成套組合的陳設格局為主,力求達到實用與美觀的效果。
一方桌和一條案、一方桌和兩把椅子、一張圓桌和五只圓凳(坐墩)等等是最傳統的陳設原則,使用時也較為靈活,具體到齋、房、堂、室,都有詳細用法。
故宮儲秀宮東
從清宮能夠看到皇家的陳設手法,強調高大威嚴、富麗華貴。
比如:儲秀宮東次間北面陳設擺放酸枝木雕花展腿方桌,兩邊配紫檀嵌琺瑯扶手椅,東西各有紅漆螺鈿多寶格;養心殿東后間,亦采用兩椅一桌陳設,于北窗設紫檀嵌玉云龍紋寶座,盡顯文雅、莊重;漱芳齋后殿陳設,正中置放酸枝木雕花嵌實心圓桌,配六只紫檀雕花嵌石心繡墩等等凸顯華貴而又莊重之感。
正廳中堂陳設格局
從典型的大戶人家的居室陳設格局來看,正廳中堂一般擺置一張長條案(平頭、翹頭或架幾案),條案前置放一張四仙方桌或八仙方桌,左右兩邊配扶手椅或太師椅。
或者,于正中則置放一張圓桌和五只圓凳或坐墩組成一套,用來臨時待客或宴飲,并以此顯示落坐客人之尊貴。
此外,也有擺月牙桌(半圓式),上陳瓷瓶,靠墻擺放的同時,既可用于陳設裝飾,又能“接桌”,作臨時性使用。
此外,在現代中式空間里,桌類家具的鋪陳也呈現出充裕的視覺張力。
擺設成堂配套桌椅組合,或原有形制上改進的一種桌式,配以蒲團、建盞等等。再根據實際空間和使用習慣出發,重點把握色彩關系和材質關系,講究每一個細節的搭配,能夠衍生出沉穩而大氣的氛圍。
在成堂配套的組合形式之下,佐以古玩、瓷器及盆景,如此陳設,秩序而對稱,能夠構成獨特一景,營造清雅不凡的氣氛,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居室陳設文化。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