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最后三天,比亞迪的降價公告如同連發導彈,炸得車圈人仰馬翻。
3月29日,比亞迪汽車在微博發布消息,宣布針對王朝網部分車型非智駕版本推出限時一口價活動。其中,宋L DM-i非智駕版起售價官降1.6萬元至11.98萬元;秦L DM-i非智駕版起售價官降1萬元至8.98萬元。
而就在前一天,比亞迪剛宣布對海洋網、王朝網三款車型推出限時“一口價”購車政策,均針對非智駕版本的入門車型。其中,宋PLUS DM-i官降1.6萬元至11.98萬元;海豹06 DM-i官降1萬元至8.98萬元;海豹07 DM-i官降1萬元至12.98萬元。
據悉,此次比亞迪品牌(王朝、海洋)推出的“一口價”活動均針對非智駕版車型。
這波操作看似清倉大甩賣,實則暗藏玄機——所有降價車型清一色標注“非智駕版”,在比亞迪內部被稱作“技術斷代前的最后瘋狂”。
這種“定向爆破”式的價格策略,本質是給即將上市的21款智駕車型開路。正如王傳福在2月天神之眼發布會上放話:“非智駕車型將如同沒有安全氣囊的老車”。
數據顯示,比亞迪2025年前兩月狂銷62.3萬輛,但3月第三周主力車型銷量環比下滑7%,這場降價本質是技術迭代倒逼的閃電戰——用價格杠桿加速市場換血,讓消費者在“撿漏老款”與“嘗鮮智駕”間形成決策撕裂。
智駕平權的陽謀:從價格戰到生態戰
當友商還在為跟進降價肉疼時,比亞迪亮出的底牌堪稱降維打擊:1549億現金儲備碾壓吉利(166億凈利潤)、奇瑞(150億凈利潤),相當于手握三個蔚來的市值玩價格戰。更狠的是供應鏈話語權——早在2024年底,比亞迪已要求供應商降價10%,通過規模化采購將成本壓力向上游傳導。
這種“現金+供應鏈”雙buff加持的底氣,讓比亞迪敢把DM-i插混技術下放到8萬元價位。秦L DM-i虧電油耗2.9L/100km、綜合續航2100km的“工業奇跡”,本質上是用三電技術護城河給價格戰托底。正如特斯拉投資者日名言:“當你的技術領先對手五年,價格戰就是單方面屠殺。”
降價風暴背后,比亞迪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2月發布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通過前視三目5R12V感知方案將硬件成本壓縮至行業1/3,硬生生把高階智駕從20萬+豪車專屬變成7萬元車型標配。這種“硬件預埋+軟件付費”模式,既用低價車型搶占市場份額,又為后續OTA升級埋下利潤伏筆。
數據揭示更深層野心:每天百萬用戶產生的7200萬公里智駕數據,讓比亞迪算法每7天迭代一次。當小鵬、蔚來還在為城市NOA炫技時,比亞迪已用440萬L2+車型構建起全球最大車云數據庫——這不僅是技術護城河,更是未來向特斯拉FSD宣戰的數據核武庫。
行業地震:誰在流血,誰能續命?
比亞迪掀桌的直接后果,是讓2025年車市陷入“地獄模式”。
廣汽埃安、上汽等凈利潤不足12億的車企,跟進降價就意味著割肉求生;小鵬MONA M03剛放出14.98萬預售價,就被秦L DM-i的11.98萬抄了后路。更慘的是合資品牌——豐田鉑智3X等新車還未上市,價格體系已被擊穿。
但真正的風暴在產業鏈上游。比亞迪計劃2025年量產300萬套智駕系統,倒逼激光雷達價格跌破千元、車規芯片進入納米級廝殺。這場“以戰養戰”的游戲中,沒有技術儲備的供應商注定成為時代炮灰。
當國內價格戰殺紅眼時,比亞迪正用另一套打法征戰海外。2025年80萬輛出口目標,意味著要在英國、巴西等市場復刻“中國式碾壓”。烏茲別克斯坦、泰國工廠的投產,讓比亞迪獲得關稅防火墻;兩艘萬噸滾裝船更構建起自主物流命脈——這些布局都在回答王傳福的終極命題:“未來比亞迪利潤大頭必須來自海外”。
比亞迪的降價風暴,既是電動化時代的收官之戰,也是智能化時代的揭幕戰。當王傳福在百人會論壇喊出“智能化顛覆就在未來2-3年”,這場戰役早已超越價格維度。對于消費者,8.98萬的秦L DM-i是觸手可及的幸福;對于行業,這卻是新一輪淘汰賽的沖鋒號——在比亞迪構建的“技術+規模+數據”鐵三角面前,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
@以上內容版權歸屬「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