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根本就不是江南,你想到江南旅游,那就應該去蘇州、杭州這些地方!”“揚州是江北,長江以北,小編你沒學過小學地理嗎?江南江北都分不清。”渝帆最近在揚州旅行,在網上分享了不少揚州的美景與美食,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其中有不少網友通過私信和評論質疑我:“揚州真的算江南嗎?”這個問題讓我有些意外。
揚州,這座千年古城,或許因為地理位置的微妙,常被一些網友誤解為“不是江南”。但在我看來,揚州不僅屬于江南,更是江南文化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不撕地圖不引戰,只攤開一卷被李白、杜牧、歐陽修蓋過章的“另類江南圖鑒”,一起來聊聊,揚州為何是不折不扣的江南。
揚州,江南的北大門
很多人提到江南,第一反應是“長江以南”,于是揚州因為地處長江北岸,就被排除在外。但江南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種文化符號。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延伸。大運河貫通南北,揚州作為交通樞紐,連接了江南的富庶與北方的繁華。唐代詩人李白那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早已將揚州與江南的意境融為一體。再說,乾隆下江南六次到揚州,難道他去了一個假的江南?
揚州的園林、美食、戲曲、文人墨客,無一不帶著江南的韻味。揚州的瘦西湖,煙波浩渺,二十四橋橫臥,與蘇州園林的精致、杭州西湖的柔美相比,更多了一份大氣與婉約并存的氣質。揚州的早茶,蟹黃湯包、翡翠燒賣、千層油糕,精致到讓人不忍下箸,這不正是江南“慢生活”的縮影?
揚州,江南文化的“活化石”
揚州的歷史,就是一部江南文化的史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揚州成為南北文化的交匯點;唐代揚州“雄富冠天下”,與長安、洛陽齊名;清代揚州鹽商的繁榮,更是江南經濟的巔峰。揚州的文人墨客,從李白、杜牧到馬可·波羅,都為這座城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揚州的園林,是江南文化的活化石。個園的四季假山,何園的“中國立交橋”,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江南園林的匠心獨運。揚州的漆器、玉雕、剪紙,更是江南工藝的瑰寶。揚州的評話、彈詞,吳儂軟語間,盡是江南的溫婉與靈秀。
揚州,江南的另一種表達
或許正因為揚州的地理位置略偏北,它才顯得更加特別。揚州的江南,不是小橋流水的婉約,而是煙雨朦朧中的大氣與包容。揚州的春天,鑒真路的櫻花與瘦西湖的柳枝相映成趣;揚州的江南,是“煙花三月”的詩意,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浪漫,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豪情。
揚州,江南的隱秘明珠
揚州或許不像蘇州、杭州那樣被冠以“江南”的標簽,但它從未離開過江南的懷抱。揚州的江南,是另一種表達——它既有江南的柔情,又有北方的豪邁;它既是江南的延續,又是江南的升華。
如果你問我揚州是不是江南,我會說:揚州不僅屬于江南,它還是江南的靈魂所在。下次來揚州,不妨放慢腳步,去大運河泛舟,去櫻花大道漫步,去趣園品一口蟹黃湯包。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的每一磚一瓦,都在詮釋著江南的意義。
后記
與其爭論揚州屬不屬于江南,不如說它本就是江南精神的“破圈者”。當京杭大運河把江南的邊界向北推進,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揚州列入“世界美食之都”,我們突然讀懂:真正的江南從不在經緯度里,而在那些讓石板路滲出墨香、讓早茶喝出山水、讓每個清晨都值得用五亭橋朝陽佐餐的靈魂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