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善科貸”首日實現投放580萬元)
在東北石油大學科技園的會議室里,建設銀行大慶分行推出的“善科貸”產品引發科技企業的熱議。3月22日產品上線首日即實現580萬元投放,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我們就像給科創企業配‘專屬營養師’!”建設銀行大慶分行科技金融服務專班的劉揚用形象的比喻介紹“善科貸”產品。作為專精特新的“育苗人”之一,劉揚對科創企業的成長痛點了然于心:“很多科創企業就像剛破土的幼苗,他們有專利技術,研發團隊個個都是行業精英,可一到融資就犯難——輕資產沒抵押物,財務報表又不符合傳統信貸標準。”他邊說邊在投影儀上展示“善科貸”的三大創新維度:以科研人員數量替代固定資產評估,用知識產權價值置換抵押擔保,憑技術轉化潛力衡量發展前景。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與科技型企業精準對接相關需求)
黑龍江菏灃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先達的案例恰如其分地印證了這一創新模式。“真的沒想到,我們憑發明專利就能獲得信用貸款。”他拿著銀行回單感慨,“以前跑貸款要準備一大堆材料,現在建行的‘技術流’評審體系,把我們的實驗室成果變成了真金白銀。”
“善科貸”的落地源自一場特別的“政銀產學研”聯動。3月20日,在建設銀行大慶分行聯合大慶市財政局、東北石油大學科技園舉辦的產品論證會上,12家科技型企業現場“問診把脈”。“有一家企業提出,他們的智能鉆井系統已獲中石油訂單,但傳統信貸流程趕不上生產周期。”劉揚回憶道,“我們根據授信模型將訂單納入授信評估維度,在原有信貸基礎上為企業快速增信,滿足資金需求。”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工作人員向企業介紹“善新貸”申辦流程 )
在東北石油大學科技園尹義方處長看來,這種敏捷響應印證了銀校合作的深層價值:“園區就像‘科創苗圃’,建行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活水,更是通過數據共享構建起企業成長的檔案。當金融機構能實時讀取研發進度、專利申報等‘生命體征’,信貸支持就能精準匹配創新節奏。”
“善科貸”的魔力藏在細節里。劉揚向大家揭秘評審“密碼”:企業只需滿足“三個有”——有持續的科研投入、有可量化的技術成果、有清晰的產業化路徑。即便是初創企業,只要手握省部級科技獎項或重點研發項目,也能獲得“信用啟動金”。“我們特別關注‘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躍遷期。”他補充道,“就像給機器加注燃料,要在技術突破與市場驗證的臨界點及時注入資金。”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趙喜庫表示,該行將以更專業的方案、更高效的協同,持續深化“科技+金融+人才”服務模式,攜手東北石油大學國家科技園共建“科創金融服務站”,助力科技企業“破繭成蝶”。這些努力最終指向同一個目標——當金融讀懂科技,創新的活力自會找到釋放的方向。(秦薏顏 杜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