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書影史,有你更精彩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
北宋·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清明節,在很多人的心里,是表達和寄托哀思的節氣。
但對于游子而言而言,它更是一段深刻記憶與家族情感的紐帶。
所以,它不僅是對逝者的追憶,更是對生者的一次心靈洗禮。它教會人們珍惜眼前人,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每當清明時節,春雨綿綿,仿佛天空也在為那些遠行的親人默哀。
游子們踏上歸途,心中滿載著對故鄉的思念與對親人的追憶。他們走進那片熟悉的墳塋之地,每一座墓碑都承載著家族的歷史與故事,每一次祭拜都是對過往的一次深情回望。
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不僅僅是在燒紙錢、獻鮮花,更是在心中默默訴說著對逝者的懷念與感激。那些曾經給予他們愛與關懷的身影,雖然已不在身邊,但那份溫暖與力量卻永遠鐫刻在心間。清明,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人們在緬懷中學會珍惜,在回憶中懂得感恩。
游子們圍坐在家族的老宅前,品嘗著母親親手做的青團,那份熟悉的味道瞬間喚醒了兒時的記憶。他們談論著各自在外打拼的點點滴滴,分享著彼此的快樂與憂傷,這份難得的團聚時光,讓親情在交流中更加深厚。
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覺醒。它讓人們明白,無論走得多遠,根始終扎在故鄉的土壤里;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對家人的愛與思念永遠不會改變。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愿我們都能懷揣著一份感恩之心,珍惜眼前人,讓愛與溫暖繼續傳遞下去。,珍惜眼前人,讓愛與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02
不過在古人眼中,它不僅這些。北宋詩人晏殊,就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寫了一首《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詩中清新自然,雖帶惆悵,卻也蘊藉美好。
元巳清明假未啟,春意闌珊心自迷。小園中,幽徑深長,我獨自徘徊,尋覓那一抹不易察覺的生機。春寒料峭,時來時去,如同斑駁的雨點,輕輕敲打著窗欞,也敲打著我的心房。宿醉未消,手中那滟滟的酒杯似乎還殘留著昨夜的歡暢,卻更映照出今日的孤寂與落寞。
花開花落,本是自然之理,我雖知無可奈何,卻依舊為那凋零的花瓣心生哀憐。而空中飛舞的燕子,似曾相識,它們年年歸來,似乎在訴說著不變的誓言,又似在嘲笑人間的離合悲歡。
游梁賦客,才華橫溢,他們在這春日里,吟詩作對,各展風采,為這寂寥的小園增添了幾分生氣。他們的談笑風生,他們的揮毫潑墨,都讓人心生向往,忘卻塵世的煩惱。
我深知,人才難得,青錢萬選,只為求得那真正的才子佳人。在這清明假未開的時節,我愿化作一縷清風,吹散心頭的陰霾,與這些游梁賦客一同,暢談人生,共賞春色。莫惜青錢,只為那難得的知音,只為那心中不滅的理想與追求。讓我們在這小園中,共赴一場春天的盛宴,讓心靈得以棲息,讓才華得以綻放。
03
這首詩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富有情味,讀來膾炙人口。它的對仗工整,為人所稱贊,意境朦朧凄迷,感情真摯而深沉,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后來,這句詩被晏殊寫進一首詞里,就更有名氣了。那就是著名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中彌漫著春愁,花開花落,是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然而轉瞬即逝的美好,又是那般令人無可奈何。
04
晏殊,是北宋名臣。不僅以其卓越的政績聞名于世,更因才華橫溢,在文學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自幼聰穎過人,七歲便能文,十四歲便以神童之名被薦入朝,一時間名震京師。步入仕途后,晏殊并未因官場的繁華而迷失,反而更加勤勉,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吟詩作對,都力求盡善盡美。
他的詞風溫婉清新,情感細膩真摯,既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淡淡哀愁,又有“小園香徑獨徘徊”的悠然自得,深受世人喜愛。
在朝為官期間,晏殊更是積極推舉賢才,如范仲淹、歐陽修等后來的文學巨匠,皆曾受其提攜,使得北宋文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當然了,晏殊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風順,但他幾經沉浮,卻始終保持著豁達的心境和超脫的態度。面對政治風波,他總能以大局為重,以和為貴,展現出一位成熟政治家的風范。晚年的晏殊,更是致力于整理典籍,編纂《類要》等著作,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晏殊的一生,是文人與官員雙重身份完美融合的典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書寫了一段段傳奇佳話,成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在北宋的歷史長河中,晏殊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永遠閃耀著光芒,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追求真理與美好。
05
晏殊一首清明詩,蘊藉美好,人生還是多想些美好積極的事情。
晏殊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清明時節的恬靜畫面,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他似乎在告訴人們,即便世事紛擾,人心易倦,也不妨放慢腳步,于繁忙之中尋覓那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
人生路漫漫,難免遭遇風雨,但正如春日里總會有一抹陽光穿透云層,照亮前行的路。多想些美好積極的事情,不僅能讓心靈得到慰藉,更能激發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智慧。
張寺丞與王校勘,作為晏殊詩中的友人,或許正是他心中那份美好與積極的化身,他們期待在假中相聚,共話桑麻,暢談理想,這份情誼,如同春日里的一縷清風,拂過心田,留下無盡的溫暖與希望。
作為現代人,不妨也學會在平凡的日子里,發現那些不經意的美好:或許是一朵在墻角默默綻放的小花,或許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的書,又或許是家人朋友間一個溫暖的擁抱。這些簡單而純粹的美好,匯聚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撐著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晏殊的詩,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溫柔回望,更是對未來日子的美好期許。帶著這份期許,繼續前行,在心中種下一顆名為“美好”的種子,用積極的態度去澆灌,相信終有一天,它會破土而出,綻放出最燦爛的花朵。
-作者-
威評書影史,自評自說自開懷,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