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邱越 王艾冰)“俗話說谷賤傷農,藥材賤了也傷農。”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3月28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藥材和糧食不一樣,農戶對藥材的需求量難以預測,質量上更難以把控。要確保信息暢通以及加強用大數據做出科學的預測,讓農戶知道該不該種?種多少?怎么種?這就需要政府和大企業來為農戶賦能,通過三方協同來推動中藥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月27日至29日,由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等主辦的第一屆中藥產業互聯互通大會在重慶舉行。大會上聯盟發布了48個“鄉村振興道地藥材發展示范縣(區)”。張伯禮院士表示,當前階段,各縣政府不僅要鼓勵藥農種植,更要注重指導他們如何科學種植,這些示范縣正是體現了對藥農“提供服務”的意識。
會上,還舉行了“2024年第二批中藥材‘三無一全’品種基地”發布儀式。截至目前,總計審核通過有效品牌基地優質藥材累計87個品種,面積達到140萬畝以上。
今年政府報告中明確指出,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并列。《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更是從中藥全產業鏈角度系統部署了產業發展,覆蓋從種子種源到新藥研發、從田間地頭到臨床價值的全環節。
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自2018年開始提出“三無一全”概念,即無硫加工、無黃曲霉素污染、無公害,全過程可追溯。“未來,聯盟不僅要抓前端藥材質量,還要抓新藥創制和藥物改造,抓以臨床療效、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定價機制,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張伯禮院士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