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2020年,我在百人會上分享的最后一頁PPT是‘增程是未來的主力’,當時質疑聲遠遠大于掌聲”,理想汽車整車電動高級副總裁劉立國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
理想汽車整車電動高級副總裁 劉立國
那么五年過去了,增程是主力了嗎?劉立國以“質疑理想、成為理想”說起現在,在理想ONE(參數丨圖片)之后,增程越來越被人認可,很多車企加入,不僅僅是新勢力,也包括傳統的自主品牌,甚至一些合資品牌也逐漸加入增程電動車市場。
清華大學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 帥石金
清華大學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帥石金在論壇上分享了一組數據,2022年-2024年,我國增程式車型銷量快速增長,分別占比3.6%、6.8%、9.1%,今年估計可以超過10%。而這項數據足以證明增程正在成為所謂的“主力”。
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段偉
值得關注的是,從整個市場增程動力的分布區間來看,它甚至是“中國豪車”的代表性技術,“增程式技術已經成為高端的科技豪華車型首選的技術路線”,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段偉如是說。
那么增程市場會如何演變,增程技術又將如何發展呢?此次百人會論壇,《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觀點。
豪車代表性技術是否會下放?增程竟是內燃機之友
段偉分享數據指出,25萬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增程趨勢十分明顯,2024年,25萬以上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增程已經達到了71萬臺,增速達到63%,已經超過插混、純電的增速。
在他看來,購買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用戶大家更愿意選擇增程式電動汽車。事實上,增程市場之所以表現如此,與其技術特點有關。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表示,A級市場對成本太敏感,所以這種“大電池+大發動機”的路線是不是適合中國絕大部分市場的需求。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張艷青
但這并不意味著,增程這一中國豪車的代表性技術不會下放,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張艷青表示,從目前市場來看,售價20萬以上、車長4米8的中大型車占據增程市場90%以上的份額,但是隨著增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價格也在不斷下探,現在已經下探到10萬—15萬的區間,很快會突破10萬的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突破除了技術進步以及內卷,還有另一種方法——“簡配”。許敏在論壇上以微型車為例指出,日均行駛里程50公里的話,微型車大概使用10—20kW的增程器,15—30度的電池就可以,5000元以下的成本就能搞定。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許敏
從以上車企人士及專家的言論不難看出,增程市場會繼續擴大,且會不斷下探。有意思的是,這可能對在內燃機方面頗有心得的企業是天大的利好。劉立國表示,理想汽車的價值主張是全面替代燃油車,但是并不是把內燃機干掉,增程把傳統內燃機整個產業鏈做了很好的再升級。
“比如對于傳統的燃油車來講,它的內燃機要兼顧低速動力性,在發動機的設計上面確實比較難,這也是過去多少年以來中國的內燃機水平一直跟不上歐美的核心原因”,劉立國表示。
在內燃機領域更加專業的帥石金也有類似觀點,在他看來,增程器專用開發給內燃機帶來了機會,過去汽油機熱效率基本不可能上40%,現在動不動就上40%沖擊50%,犧牲一部分動力性,效率就能上去。
增程器如何發展?多燃料兼容竟成共識
就汽車行業而言,技術的進步往往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增程市場的做大做強,也需要技術上源源不斷地進步。劉立國認為,整個增程器的研發依賴于三方向:一是效率,如何持續讓效力更高,讓能耗變得更低;二是靜謐,NVH相關性能;三是電機、電控相關的技術。
深藍汽車動力平臺中心總經理 杜長虹
事實上,這也是行業共識。深藍汽車動力平臺中心總經理杜長虹則提出了另一種發展方法,做小增程器,把排氣前置,那么就可以把電池做大,長續航的增程可以和短續航的EV車型使用一個型號的電池包,在他看來,這對于企業發展非常重要,能夠同平臺,能夠大單品、規模化,形成經濟效益。
當然,這些技術進步方向基于現有的汽油機,而論壇上各位車企人士以及專家教授也將目光瞄向了更長遠的未來。張艷青簡明扼要的提到,未來增程可能會用到多種燃料技術,如增程式與氫燃料技術的結合,包括氫氨、甲醇,北汽自己在做氫內燃機的增程。
許敏也提到,可再生燃料無論是綠色甲醇還是電子燃料、氫、氨等零碳燃料,都可以實現碳中和,在增程器上也最容易實現,因為增程器對動力沒有太大需求。由于它們能量密度較低,發動機用這些燃料動力要下降,但是增程用它就非常好。
杜長虹同樣指出,增程技術未來的發展路徑一定是多能源的,從戰略安全和能源轉型的角度,氫電的增程是發展的一個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以上三位均提到了氫內燃機的增程路徑,但帥石金的看法有不同之處。
“氫內燃機有沒有機會?也有,我個人認為如果燃料電池都找不到機會,那可能有點難度,氫內燃機還是往商用車走”,帥石金盡管認為零碳混燃料是增程器在內的混合合動力專用發動機發展方向,但對氫并不看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