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大改版《這一站星光》為何短命?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持續關注央視《星光大道》?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從進入2025年以來,一直播出的是周賽,而且雖然名字還是《這一站 星光》,但賽制和選手來源又回到了2024年7月大改版之前的模式,是不是意味著上次改版失敗?比賽棄用車輪戰,恢復8進4,主持人也不再親自下基層選拔選手,還是傳統渠道全部通過網絡報名方式來的。
為什么《星光大道》轟動一時的改版《這一站 星光》,僅維持了半年多便宣告結束,重歸原有制作模式?這一現象引發網友廣泛吐槽:一檔擁有二十年歷史的經典平民選秀節目,在歷經數次改版后,觀眾口碑依然沒有起色。節目組的大改版一兩年一次,小調整更是幾乎每個月都有,能得到好評的不多,尤其最近的一次大改版,迅速遭遇“滑鐵盧”?
本文將從節目定位偏差、形式創新失誤、觀眾情感連接斷裂、新媒體環境適應不足等四個維度,深入分析《這一站 星光》改版失敗的原因:
①、《星光大道》自2004年開播以來,其核心定位始終是百姓舞臺。這一質樸定位成為中國電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平民選秀節目,造就了阿寶、鳳凰傳奇、李玉剛等一大批從民間走向全國的明星歌手。《這一站 星光》明顯向流量化傾斜,真正的素人選手比重降低,有一定專業的基礎或人氣網紅占大多數,而且不限藝術門類后更是讓節目雜亂無章。
據官方統計顯示,改版后素人選手的表演時長占比從原來的70%以上降至不足40%,而明星嘉賓表演和互動環節大幅增加,顧此失彼。這種變化疏遠了節目原有的核心受眾——普通老百姓。引用某專業人土一針見血的點評,:“《星光大道》的成功在于它構建了一個普通人可以實現夢想的烏托邦,而《這一站 星光》某種程度上背叛了這一承諾。”
②、《這一站 星光》在節目形式上的“創新”成為另一敗筆。改變了原有的遞減式賽制,引入車輪戰、一關定去留的晉級規則。原本簡單明了的周賽-月賽-年賽結構被敷衍潦草的新賽制取代,導致節奏拖沓,重點模糊。頻繁更換主持人,卻沒有一個人能達到老畢的水準,標志性幽默風格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高大上”卻缺乏溫度的主持方式。
③、《星光大道》能夠播出二十年,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基礎,不僅很多網友每周按時收看,普通百姓踴躍報名,早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而《這一站 星光》嚴重低估了觀眾情感連接的價值,節目名稱的改變本身就意味著品牌認知的斷裂,賽制的變化更使老觀眾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關鍵每次下基層選拔出來的選手,讓人眼前一亮的很少。
④、當今電視節目面臨的媒體環境已與《星光大道》鼎盛時期大不相同。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徹底改變了觀眾的娛樂習慣和注意力模式。《這一站 星光》的改版未能有效適應這一變化,反而陷入了傳統電視思維與新媒體需求間的尷尬境地。一方面試圖通過增加流量明星來吸引年輕觀眾,另一方面播出形式和內容設計仍停留在傳統電視綜藝的框架內。
總而言之《這一站 星光》的改版失敗告訴我們:經典節目的改版必須尊重其核心價值,任何創新都應該建立在保留“靈魂”的基礎上。同時模式創新也需要考慮觀眾接受度,避免為變而變,在媒體融合時代,節目改革必須兼顧傳統電視觀眾和新媒體用戶的雙重需求。央視最終決定回歸原有模式,是對眾多網友吐槽的重視,等于間接承認改版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