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氫嘧啶又稱依克多因(ECT),是一種氨基酸衍生物,對核酸、蛋白、生物膜以及細胞具有修復和保護作用,廣泛應用于化妝品、生物制劑、酶工業和醫療等領域。
近年來,開發高水平生產依克多因的微生物菌株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方向。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姚建銘、陳祥松等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發表題為“Multistep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High-Level Ectoine Production”的研究。
天然大腸桿菌缺乏依克多因的合成途徑,因此需要引入外源基因來建立依克多因生產的代謝途徑。首先,通過引入嗜鹽菌 H. elongate 的 ectABC 基因簇,得到重組菌株 HeEct00,ECT 滴度為 0.72 g/L。
圖 | 大腸桿菌中 ECT 的生物合成途徑
ectABC 操縱子編碼了參與 ECT 生物合成最后步驟的三種關鍵酶,這三個基因的協調表達對 ECT 合成至關重要。最初,使用不同的核糖體結合位點 (RBS) 強度來調節這三種酶的表達。然而,與原始菌株相比,這些菌株的 ECT 產量并沒有顯著提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調節了 5′-UTR 的強度,設計了不同強度的 5′-UTR 序列來替換 ectA、ectB 和 ectC 的天然 RBS 。結果表明,高 ectB 表達水平顯著促進了 ECT 的積累,HeEct17 產生最高的 ECT 滴度 1.21 g/L。
天冬氨酸 (ASP) 是 ECT 合成中的關鍵前體,而草酰乙酸 (OAA) 是 ASP 的直接前體。因此,增強草酰乙酸的代謝途徑對于 ECT 的生產必不可少。為了增加草酸乙酰的供應,研究人員將編碼大腸桿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天然啟動子替換為 PT7,并用 PT7 替換丙酮酸羧化酶的天然啟動子,增強丙酮酸到草酰乙酸的積累。結果表明 ECT 的滴度有所增加。為了進一步提高草酰乙酸的積累,編碼檸檬酸合酶(一種關鍵的 TCA 循環酶)的 gltA 被下調,破壞從 OAA 到 TCA 循環的代謝通量。
天冬氨酸可在大腸桿菌中通過 TCA 代謝途徑由 OAA 或延胡索酸生成,天冬氨酸脫氫酶(aspC)和天冬氨酸氨裂解酶(aspA)是 ASP 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為了進一步增加 ASP,將由 PT7 啟動子驅動的 aspC 和 aspA 整合到 HeEct304 基因組中,分別獲得菌株 HeEct310 和 HeEct311。
結果表明,過表達 aspC 的菌株在 55 小時時積累了 2.51 g/L 的 ECT。為了進一步將 OAA 轉向 ASP 生成,來自銅綠假單胞菌的異源基因 aspDH(編碼天冬氨酸脫氫酶)在強 PT7 啟動子下整合到 HeEct310 的基因組中,產生菌株 HeEct312。 最終,該菌株的 ASP 代謝通量增加,但 ECT 滴度與 HeEct310 保持相似。
蘋果酸是草酰乙酸的前體,為了增加蘋果酸的供應,在 HeEct312 中敲除了編碼乙醛酸抑制基因的 iclR ,產生了菌株 HeEct313。得到 2.71 g/L 的 ECT。
由此可見,簡單地上調或下調 TCA 循環對促進 ECT 生物合成沒有顯著的好處。因此,研究人員考慮動態調節 TCA 循環以提高 ECT 生產率。首先,敲除菌株 HeEct313 中的 adhE 基因,這種缺失可以提高 ECT 滴度。在此基礎上,用不同啟動子替換原有 gltA 啟動子。發現 EctRE03 菌株中 ECT 積累最快,54 h 時 ECT 滴度達到 3.11 g/L,表明啟動子 PfliC可提高 ECT 產量。
大腸桿菌中天冬氨酸轉化為 ECT 涉及五個步驟。第一步由 AK 催化,尤為關鍵。但將 lysC(編碼 AK)引入啟動子 PT7 控制下的 EctRE03 基因組中,得到的工程菌株 EctRE07 的 ECT 滴度并未顯著提高,可能是因為 AK被 l-賴氨酸和 l-蘇氨酸抑制。同時刪除 lysA(它將代謝流從 ASP 引導到 l-賴氨酸),ETC 滴度增加。
前期實驗發現,HeEct309、HeEct313、EctRE09 在搖瓶發酵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 SET 值,說明單菌產量較高。為了進一步驗證這 3 株菌株的 ECT 生產特性,在 5 L 生物反應器中進行補料發酵,3 株菌株表現出不同的 ECT 生產特性。
HeEct309 的 ECT 滴度達到 37.1 g/L;HeEct313 的 ECT 滴度達到 53.7 g/L;EctRE09 的 ECT 滴度達到 118.5 g/L。在 3 株菌株中,EctRE09 在相同培養條件下表現出最高的 ECT 產量。這強調了動態調節 gltA 表達,結合 lysA 敲除和 lysC 過表達,在促進高效 ECT 合成方面的有效性。
圖 | HeEct309、HeEct313 和 EctRE09 菌株在 5 L 發酵罐中的表現
總而言之,本研究通過系統代謝工程獲得了高效生產 ECT 的大腸桿菌菌株。通過修改基因簇 ectABC 的 5′-UTR 序列以構建高表達基因簇、非 TCA 循環豐富前體草酰乙酸 (OAA) 和天冬氨酸 (ASP) 庫、動態調節 TCA 循環增加生物量、阻斷副產物途徑以減少碳耗散、過表達關鍵代謝節點表達基因并調節反饋抑制來實現的。
最終,通過多步代謝工程在 EctRE09 中實現了高效的四氫嘧啶生產,ECT 滴度達到 118.5 g/L,凈產量為 246.25 g,高于其他重組大腸桿菌菌株。盡管成功獲得了高產菌株,但該菌株的生物量仍然很低,主要是因為 l-賴氨酸表達下調。未來的工作將集中于細胞生長和 l-賴氨酸生物合成的動態調節,以進一步提高 ECT 的產量。
1.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synbio.4c00876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合成生物學最新訊息,不代表平臺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和建議,以官方/公司公告為準。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