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張點說,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此前迎來了一場意料之中的震撼——華為Pura X正式發布,但這款手機最引人注目的并非其外觀設計或影像功能,而是隱藏在機身內部的麒麟9020處理器。
雖然有很多用戶認為這款產品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全新的比例,以及首發內置鴻蒙原生系統,且帶來了許多全新玩法。
但是當著名拆機博主楊長順將這部手機拆解后,一顆顛覆行業認知的芯片展現在世人眼前:麒麟9020首次采用了CPU與內存芯片的一體化封裝設計。
這一技術讓許多網友意識到,華為正在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突破外界對其"工藝受限"的刻板印象。
需要了解,傳統智能手機的處理器與內存芯片采用分離式設計,兩者通過主板上的線路連接,這種設計雖然便于生產和維修,但數據傳輸需要跨越物理距離,導致延遲和功耗增加。
而麒麟9020的突破在于,它首次將內存芯片直接封裝在CPU頂部,通過三維堆疊技術實現物理層級的"零距離接觸"。
從芯片側視圖呈現出清晰的層級結構:底部是CPU核心,頂部是內存芯片,兩者通過數以萬計的微凸塊(Microbump)連接。
這種設計使得信號傳輸路徑縮短至微米級,理論傳輸速率、功耗、主板空間等方面都會帶來很多的驚喜。
關鍵在顯微鏡下,麒麟9020的制造工藝細節令人驚嘆,焊點呈現出完美的球狀結構,直徑控制均勻度都非常的優秀。
據說芯片表面覆蓋著一層特殊的氮化硅復合薄膜,據推測這可能是為了解決三維封裝中的散熱難題。
比如當CPU與內存垂直堆疊時,熱量會集中在上層區域,這種材料既能實現電磁屏蔽,又能將熱導率提升至傳統封裝材料的2.3倍。
所以從這些信息來看,這次的麒麟芯片真的是進行著很大幅度的突破,這對于其未來發展來說,也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更為關鍵的是,長期以來,只有蘋果A系列芯片采用類似的一體化封裝設計,但華為的突破證明,這種高端技術路徑并非西方企業的專屬。
而一體化封裝帶來的維修難題,實際上反映了消費電子產業的價值轉向,當芯片集成度達到新高度時,維修經濟性必然讓位于性能優先策略。
同時面對華為的技術突襲,高通陷入兩難境地:若跟進一體化封裝,需重建與美光、三星的供應鏈協作體系,若堅持分離式設計,則可能在能效比競賽中落后。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麒麟9020證明了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在成熟制程上通過系統級創新實現超越,這對依賴先進制程的高通而言,不啻為一記重擊。
還有就是這次雖然是升級版本,但是關于芯片本身,早在華為Mate70系列發布的時候,已經得到了詳細的拆解。
據悉,芯片本身擁有12線程CPU,頻率為2.5GHz、2.15GHz和1.6GHz,在GPU方面配備了Maleoon 920,頻率為840MHz,能夠帶來出色的圖形處理能力。
這種“1+3+4”的三叢集架構設計,既保證了處理器在處理復雜任務時的高效性,又兼顧了日常使用的低功耗需求。
況且作為業內首個采用3GPP R18標準的5G-A SOC,實力也是很強,以及還有操作系統方面的優化加持。
不管怎么說,麒麟9020處理器的逐漸提升,宣告華為已突破制程受限的"次元壁",通過chiplet(芯粒)技術和異構集成,組合效能可逼近主流水平。
這種"用空間換性能"的策略,為國產芯片開辟了一條避開EUV光刻機封鎖的新路徑,也是其主要的賣點之一。
同時華為正在構建以芯片為核心的"超級終端"生態,HarmonyOS 5.0已加入內存池化功能,可動態分配集成內存與外部存儲資源。
配合即將發布的星閃2.0技術,未來甚至可能出現"一芯多設備"的分布式計算場景,這也是極具吸引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當中國企業開始定義芯片架構的創新方向時,一個屬于東方科技巨頭的時代正悄然拉開帷幕。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其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