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國有句老話,叫“遠親趕不上近鄰” ,這話打元朝秦簡夫寫的《東堂老》那時候就有了。這老話可太有道理了,不信你聽聽下面這些事兒。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以前,有條街上住著兩戶人家,門對門的鄰居。一開始,兩家人因為房子高矮的事兒鬧起了矛盾,后來又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三天兩頭地吵架。這仇啊,就越結越深,幾十年都不來往,就跟陌生人似的。
有一年的夏天,天陰沉沉的,突然狂風大作,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砸下來。一戶人家門口的大樹被連根拔起,直接砸塌了他家的門樓,把出路給堵死了。緊接著,一陣狂風又把他家房頂掀掉了一半。這家人嚇得趕緊想往外逃,可門樓塌了,怎么都出不去,只能大聲喊“救命”。
鄰居聽到呼救聲,趕忙跑出來看。一看這情況,啥都沒說,跑回家拿上工具,幾下就挖開了一條通道,把這家人救了出來。被救的這家人特別驚訝,問鄰居:“咱們兩家積怨這么深,你為啥還救我們?”鄰居說:“遠親不如近鄰啊!平時吵歸吵,鬧歸鬧,可真遇到難處,還是得互相幫襯。咱們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保不齊誰哪天就需要幫忙了。”
你看,“遠親不如近鄰”這話一點不假吧?可就在3月29號,湖北某地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想不到的事兒。
3月27號,男子孫歐(化名)的父親孫某亮去世了。停喪兩天后,3月29號出殯。鄉親們抬著靈柩準備送去墳地,可路過鄰居大媽李某翠家門口的時候,李某翠卻搬了把凳子,直接擋住了路。不管鄉親們怎么勸,她就是不讓靈柩從自家門前過。
大家都特別納悶,雖說知道兩家有過節,多年不來往,可不知道這矛盾到底是咋回事。這時候,李某翠開口了:“二十多年前的時候,我生大兒子時大出血,需要趕緊送醫院。但我家出門需要經過孫某亮的家門口,可他們父子倆聽說我是產后大出血,就說他們家剛生小孩,我路過不吉利,死活不讓醫院的擔架過。我丈夫都跪下求情了,他們還是不同意。沒辦法,我丈夫和親戚只能把我從屋頂,通過后墻放到地上,才把我送到醫院。你們說說,我當時命懸一線,他們那么絕情,現在,我怎么能讓他們家死人從我家門前過?我家也有小孫子,我覺得晦氣,不吉利。他們還是把自家那頭的路打通,從那頭走吧。”
鄉親們這才明白兩家矛盾的由來。當時,孫歐和家人急得沒辦法,只有給李某翠跪下了。最后,在眾人的勸說下,李某翠才把椅子挪開,靈柩這才順利通過。
這事兒在村里傳開后,鄉親們都議論紛紛。
鄉親顧某說:“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孫某亮父子以前確實做得過分,但這都過去幾十年了,李某翠也該消消氣了。老記著這個仇,兩家關系只會越來越僵。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還是和和氣氣的好。”
鄉親謝某說:“按道理講,孫某亮父子這是自作自受,可李某翠也該大度點,別跟他們計較。畢竟是鄰居,搞好關系比啥都強。”
反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都在理。
老胡覺得:農村有句話叫“不計前嫌,才能夠風清日朗”。在農村,大家天天都能碰上,人與人、戶與戶之間難免有點矛盾。有些矛盾就是因為個人素質問題產生的。要是遇到矛盾誰都不肯讓一步,這矛盾只會越來越多,最后變成仇人。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管是誰,在矛盾面前都得學會退讓,只有這樣,矛盾才能化解。不然的話,矛盾永遠都在。
就說這次事件里的孫某亮父子吧!他們做事確實不地道。但事情都過去這么多年了,李某翠真沒必要再計較了。況且孫某亮都已經去世了,活人又何必跟死人過不去呢?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