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繞過年齡限制跑上馬拉松賽道,沒有任何正向價值可言,這恰恰是規則失守的警示。
▲貴州遵義紅花崗半程馬拉松組委會表示,確實有一位12歲男孩參加并完賽了這次半馬。圖/網絡視頻截圖
文|流水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了剛滿12歲的兒子跑半馬的照片,并稱男孩在今年3月23日舉辦的貴州遵義紅花崗半程馬拉松中跑出1小時17分41秒,凈成績排名23。
貴州遵義紅花崗半程馬拉松組委會表示,確實有一位名叫徐某某的男孩參加并完賽了這次半馬。另據新華社報道,賽事組委會稱,該男孩系組委會“特邀參賽”“家屬簽訂了免責聲明”。
年僅12歲的男孩參加半馬,即便成績出色,也不值得宣揚。因為說到底,這件事是違規的。此事不僅暴露了賽事規則在執行層面打折扣、搞變通,形同虛設的亂象,也暴露了賽事組委會對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的漠視。
《中國田徑協會路跑賽事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參加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須在比賽當年年滿20周歲,參加半程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須在比賽當年年滿16周歲。此次遵義半馬的《參賽辦法》也顯示,組委會規定半程馬拉松限比賽當年滿16歲以上(2009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無論是中國田徑協會的要求,還是此次賽事的規則,都明確規定了參加半馬的年齡門檻,這是不容兒戲的規則底線。而事實是,一位不符合最低年齡限制的男孩卻在組委會“特邀參賽”“家屬簽訂了免責聲明”的一系列操作下,得以順利參賽。
公眾無從得知“特邀參賽”是基于什么考量,“免責聲明”又是在怎樣的情境下簽署的。但是,為12歲男孩跑馬拉松開綠燈的行為,著實凌駕于規則之上。
需明確的是,對馬拉松參賽者設置年齡門檻,這絕非“紙上談兵”,而是有醫學依據的。馬拉松是一項非常考驗心肺能力和整體體能的長跑運動,青少年骨骼、心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過早進行高強度耐力運動可能引發不可逆損傷。
相比于比賽成績,提高孩子身體素質、磨礪其意志品質等種種看似正確的目標而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安全運動,難道不是更重要的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未成年人違規參加馬拉松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前就曾有10歲女孩跑馬拉松,9歲男孩跑完42公里全馬等新聞曝出,引發熱議。相關賽事組委會對這類違規參賽行為都做出了取消參賽者成績、對家長禁賽等處罰。
但此次12歲男孩跑半馬卻是得到了賽事組委會的“特邀”。如果說此前的未成年人參賽多是蹭跑、替跑的“地下活動”,那么此次參賽的男孩顯然“光明正大”得多。
賽事組委會如此明目張膽地違規“特邀”,顯然有必要做一番自我審視。據報道,該男孩早在10歲時就參加過半馬比賽,即便男孩身體素質可以,曾經違規參賽的經歷,也不能成為如今對其“特邀”參賽的理由。
這正是問題所在。如果賽事組委會對未成年人參賽睜只眼閉只眼,甚至以“特邀”的方式打破規則,那么以后馬拉松賽事的組織者就很可能成為一些家長的同謀,讓馬拉松賽道成為個別家長的“雞娃”場所。
就此而言,相比于家長們鍛煉孩子的“小心思”,馬拉松賽事組委會的違規顯然更值得警惕,這也是此次事件曝出的公共價值所在。
說到底,對馬拉松賽事而言,造成未成年人參賽的各種漏洞必須盡快補全。這既包括防止蹭跑、替跑的各種巡查機制需不斷完善健全,也包括對賽事組委會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需有一定的監督約束辦法。
總之,未成年人繞過年齡限制跑上馬拉松賽道,沒有任何正向價值可言,這恰恰是規則失守的警示。對此,馬拉松賽事組織方尤其要守住底線。
撰稿 / 流水(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劉軍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