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來物種在國內的泛濫,如今在江河湖泊中釣獲各種奇形怪狀的魚類已經不足為奇。可是在2022年10月,一段水壩下驚現兩米長白色生物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視頻畫面顯示,有幾名年輕男子在水壩附近釣魚時,突然發現水壩下面游著一條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大魚,它的體長接近兩米,在水里面看著非常明顯。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條大魚似乎還長著四肢,它難道是鱷魚嗎?還是說他們真的發現了某種未知的變異生物?網友們對此的反應兩極分化,有的網友認為它就是罕見的白化鱷魚,另一些網友則說它是一條被人為刷上白漆的普通鱷魚。不過,為什么水壩附近會出現鱷魚呢?
事實上,因為人為放生或養殖逃逸導致鱷魚出現在自然水域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次引發熱議的白色鱷魚并非發生在我國,而是在泰國某個南部的水壩。據泰國的野生動物專家確認,這條白色鱷魚屬于因基因突變導致的白化,絕非網絡傳言所說的是被刷了白漆。
這種白化變異在鱷魚中極為罕見,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存的白色鱷魚不到十只,并且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亞洲的少數動物園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這些鱷魚因為缺乏黑色素,皮膚呈現出獨特的乳白色或粉白色。雖然動物專家多次嘗試人工繁育白色鱷魚,但都以失敗告終了。
如此稀有的白化鱷魚為何會現身在水壩附近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白化鱷魚幾乎不可能有野生的。因為鱷魚作為典型的伏擊型動物,它在捕食時需要讓自己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才行。野生鱷魚通常呈現出深綠色,這可以讓它完美藏身在河流之中。
可白化鱷魚全身白色,在水里面看著格外明顯,會讓獵物有所警覺,進而導致白化鱷魚什么都捕食不到,最后活活餓死。除此之外,白化鱷魚還要面臨視力受損、皮膚易曬傷等多重生存挑戰,這導致它們幾乎不可能在野外環境中存活下去。
鱷魚雖然會游泳,但它的身體結構決定了它在水中的靈活性遠遠不如魚類或其它水生生物。鱷魚龐大的身軀和厚重的鱗甲為它提供了強大的防御能力,但也導致它在水中游動時會消耗更多的力氣。
這樣的生理特點讓鱷魚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學會了伏擊這種省力氣的捕食方式,它們通常會長時間潛伏在水面下,僅露出鼻孔和眼睛,以極低的代謝消耗等待獵物靠近,然后突然對獵物發起致命一擊。這種捕食方式符合鱷魚的身體條件,并讓它成為了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
由此可見,視頻中出現的白色鱷魚要么是人為放生的寵物,要么就是拍攝者為了博取眼球而自導自演的鬧劇。這種特殊體色的鱷魚在自然界幾乎不可能存活到成年,更不可能形成穩定的野生種群。
最近這幾年,我國多地的水域中頻頻出現鱷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人為放生導致的。比如有廣東釣友在珠江流域拍到鱷魚在岸邊曬太陽,還有福建漁民發現鱷魚潛伏在漁網附近,這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人因為這些鱷魚的出現而受到嚴重的人身傷害,但它們的出現已經給釣友和漁民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鱷魚作為快要在我國自然水域中滅絕的動物,它們現在竟然以人為放生的方式回歸,這實在是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總之,雖然此次白化鱷魚事件發生在國外,但卻反映出國內放生活動實在是太亂了。如果以后再不加強對放生的監管、普及科學放生觀念,未來或許就不只是虛驚一場,而是變成了真正的人身安全危機。放生是為了行善,可當行善造成災禍時,放生者們是否該重新審視這份善意的真正價值?希望放生者們能夠明白什么樣的放生才是真正的行善,避免自己的放生行為給社會公眾造成安全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