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們對于鱸魚和鱖魚長什么樣子一定都是很熟悉了,可是在2021年11月,有位安徽釣友孟先生在當地一座水庫釣魚的時候,卻意外釣獲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怪魚,它的體長超過半米,體型長得像鱸魚,可身上又長著鱖魚的斑紋,最特別的是它的嘴里面長著像狗一樣的牙齒。
其實,這條長相奇特的怪魚并不是我國的本土物種,而是一種來自歐洲的外來物種,名字叫做梭鱸,也被稱為歐鱸或狗牙鱸。它屬于鱸科梭鱸屬,是一種兇猛的掠食性魚類,在歐洲的波羅的海、黑海以及眾多河流、湖泊中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梭鱸適應能力極強,既能在咸水環境中生存,也能在淡水環境中生存,屬于典型的咸淡水雙棲魚類。它體型龐大,成年梭鱸普遍可以達70厘米左右,最大可以長到1米以上。它的肌肉很發達,游動時的速度極快,堪稱淡水中的游泳健將。在歐洲水域中,梭鱸憑借體型優勢和迅猛的捕食能力,長期占據著食物鏈頂端的位置,不僅會捕食其它魚類,有時甚至還會捕食水鳥。它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歐洲地區重要的經濟魚種之一。
不過,這種本應生活在歐洲的水中霸主為何會出現在我國安徽的水庫中呢?這很可能與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引入有關。由于它有比較高的經濟價值,廣東、福建、海南等地的養殖場早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就開始引進梭鱸進行人工養殖,目前它的養殖范圍已經擴展到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逃逸和人為放生,梭鱸入侵到了國內的自然水域中,它們在適應環境后就會開始繁殖擴散。此次安徽釣友的發現,或許正是梭鱸在野外擴散的證據之一,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在外來物種管理上的不足,包括對養殖場的監管不力、對放生行為缺乏規范等等。
習性兇猛的外來物種一旦在本土水域中形成穩定的種群,那所造成的破壞性將難以估量。它們往往缺乏天敵制約,并且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會通過搶奪食物資源、擠占生存空間等方式影響到本土物種,導致本土物種減少甚至是消失,進而引發生態災難。
以羅非魚為例,它被引入我國后,靠著強大的繁殖力和適應能力迅速在南方水域擴散,它們不僅會搶奪本土魚類的食物資源,還會破壞水生植物,改變水域生態結構,類似的情況還有巴西龜、鱷雀鱔等外來物種,它們一旦在本土水域中扎根,那幾乎就無法徹底清除。
生態系統的穩定依賴于物種間的相互制約,而外來物種打破了這種平衡,因此,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控制它們擴散已成為我國生態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雖然孟先生只發現了一條梭鱸,但已經給本土生態敲響了警鐘。在我國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引進了很多外來物種,雖然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但也帶來了潛在的生態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當前對外來物種的監管體系仍存在明顯漏洞,正是這些漏洞讓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持續存在。
總之,對于釣友們來說,如果釣到了梭鱸那就千萬別放生,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將它帶走食用,既能讓餐桌多一道美味佳肴,又能為保護生態出一份力。畢竟這些外來物種的泛濫很可能意味著本土魚類的災難,釣走外來物種就是在保護本土魚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