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強|文
個人養老金賬戶自試行以來,一度引發不小的爭議。
有什么好處?對普通老百姓來講似乎還有些海市蜃樓。但開與不開,就必然關系到個人利益。
而多地儲戶向媒體投訴,在個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這一行為,似乎又讓人感覺這件事并不那么簡單。
據黑貓投訴顯示,未經儲戶授權即被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涉事銀行包括工行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可見這一現象又并非個案。
湖南的侯先生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是被工商銀行在其不知情時開通的,之后他在工商銀行 App 上誤操作將 8000 元轉入該賬戶,卻發現不能轉出使用。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2024年5月,西安的郝予安先生發現自己名下多了一個工商銀行的賬戶,這個賬戶即是工行西安太華北路支行在他并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批量開通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之一。
隨后,郝予安向當地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該銀行客服人員告訴郝予安,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信息是由西安柏梁社區居委會提供的,社區與銀行網點簽有《批量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協議書》。
在與銀行的溝通過程中,工作人員稱,他的個人信息是從銀行內部系統中調取此前辦理該行銀行卡時留存的資料,其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流程合規。
銀行的答復并未獲得郝先生的認同,他認為其并未授權過任何人使用自己的個人信息開通養老井賬戶,他懷疑社區工作人員以牟利目的向銀行提供個人信息,銀行網點審核不嚴違規批量開通賬戶。
在隨后的調查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的調查函確認了郝先生的疑問——開戶資料中未見郝予安本人簽署的授權委托書。今年3月,陜西金管局回復郝予安,銀行在未獲得郝先生授權委托書的情況下,僅利用社區提供的信息就為其開通了養老金賬戶,未盡到全面審查和告知義務,涉事銀行網點存在其反映的“違規調用客戶信息”問題,已在職責范圍內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與此同時,郝予安將涉事工行西安太華北路支行訴至西安未央區人民法院,法院一審認定銀行存在過失,涉事銀行賠償郝先生經濟損失5000元,但郝先生要求銀行公開道歉的訴求未獲支持。
在二審中,法庭的當庭調解被郝先生拒絕,他認為被告分別存在違規調用客戶信息、社區居委會私自泄露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當事方必須公開道歉。
而銀行一方則認為,為郝先生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屬公益行為,并不會對其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銀行方拒絕就此事向郝先生公開道歉。
在銀行方看來,雖然我未經授權使用了你的個人信息,但不會對你造成任何損失。銀行方對待此事的態度是一種典型的事我錯了,但道歉沒門。
這種傲慢的態度其實挺可怕,但這件事中一個更可怕的問題是,銀行可以通過與社區居委會簽訂協議的方式,從社區拿到居民的相關信息而不需要經過本人同意,在批量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委托協議中,受委托方的簽字人李某經過調查竟然并非柏梁社區的工作人員。
這個人是誰?什么身份?目前還沒有官方的任何信息。
我們的個人信息竟然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合法合規的套子下,被利用了。而銀行在辦理相關業務時,除了可以隨意調取儲戶預留信息外,居然還能通過一個具體身份待查的不明身份之人簽署委托協議。
我想,整個操作絕不是一個監管漏洞就可以掩蓋的,從目前媒體報道出來的信息可以很清楚看到,這是典型的故意,其中的利益不言而喻。
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即使這個賬戶的開通可能不會造成個人的損害,但我們的隱私信息被如此肆無忌憚的使用,終究是一種極其惡心的事。
3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區分局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為由對郝予安出具刑事立案告知書,這足以說明,當地公安在調查中已經掌握了一些人和機構的犯罪證據。
我支持郝先生對此事追究到底,并極度贊賞他的較真精神。
其實我有一個疑問,國家既然設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作為養老金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此“好事”為什么不能讓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自愿開通、自愿繳費呢?
記得那三年里,給大家注射疫苗也是如此,一直強調自愿,但卻設立了一個完成率的指標,然后大家就都“被自愿”了。
都是為你好,也不知道最終是為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