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審理一案到治理一片
——上海二中院“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審判工作紀實
“袁法官,能不能再給我們提供一些紙質版白皮書?有些會員單位看到的是電子版,他們還是想有一個紙質的版本,來更好地研究電商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問題。”
2025年初,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長袁婷帶領團隊,再次走訪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聽取協會對白皮書的建議和意見。在會談結束后,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高平提到了需要紙質版白皮書的事情。
他們口中的白皮書,指的是上海二中院聯合轄區9家基層法院于2024年12月發布的《“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審判白皮書》,共分為電商經濟類、金融經濟類、電信詐騙類、交通及執法類4個專題,對類案犯罪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治理建議。
其中,袁婷和團隊負責的是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近年來,上海市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成為推動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面臨著日益突出的社會治理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從2021年對一起網絡販毒案的審理算起,袁婷和團隊便踏上了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刑事審判“治罪治理并重”的道路。
從研究此類案件總結規律、向涉案電商企業發送司法建議書,到通過數助治理應用場景深化研究課題、赴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調研,再到撰寫此類案件審判白皮書,袁婷和團隊在上海二中院分管院領導的指導下,持續思考、探索如何用司法服務參與社會治理。
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組織召開刑事審判工作視頻會議,強調“維護安全穩定堅決有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民生司法保障不斷強化,治罪治理并重一體做實”。白皮書的撰寫和發布,正是上海二中院貫徹最高法部署安排的生動實踐。
上海二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郭偉清表示,上海二中院將以此次白皮書發布為契機,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攜手轄區法院推進刑事治理現代化,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電商平臺售賣的“聰明藥”
上海二中院對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的重點關注,始于該院二審審結的一起網絡販毒案。
2019年8月,孫強(化名)在使用某二手交易平臺時,發現了一個售賣藥品的鏈接。這個鏈接不同于其他售賣非處方藥的鏈接,沒有標明藥品的名字,只顯示賣的是“聰明藥”,并聲稱藥品的貨源為印度。
孫強在網絡上搜索“聰明藥”,發現這種藥品名為阿莫達非尼,其有效成分是一種名為莫達非尼的神經興奮藥品。孫強還得知,莫達非尼是我國嚴格管制的一類精神藥品,是用于治療發作性嗜睡病等疾病的一種覺醒促進劑,不僅達不到所謂的提高智力的效果,還具有成癮性。于是,他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了情況。
很快,公安機關通過偵查確定了賣家李芳(化名)并將其抓獲,同時查獲一盒凈重13.56克的阿莫達非尼。根據李芳的供述,其丈夫王剛(化名)在印度工作,利用工作便利將幾盒阿莫達非尼帶回國。之后,兩人商量在某二手交易平臺發布藥品售賣鏈接,并向5人販賣牟利。
2020年11月,檢察機關起訴李芳,指控其涉嫌犯販賣毒品罪。兩個月后,一審法院公開審理此案。李芳當庭表示對伙同王剛向多人販賣阿莫達非尼的事實無異議,但其辯稱主觀上不知道販賣的是毒品。
檢察機關出具的證據顯示,李芳到案后曾供認,其意識到阿莫達非尼是違禁品,故選擇查得不嚴的某快遞公司郵寄該藥品。此外,警方出具的證據顯示,李芳與多位買家的相關聊天記錄中多次提及“風險高”“違禁”“管控”等字眼。
根據現有證據,一審法院認為,李芳主觀上具有販賣毒品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販賣毒品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最終,一審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李芳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并處罰金6000元。
李芳不服一審判決,于2021年5月上訴至上海二中院。李芳表示,其認罪,原判量刑過重,請求從輕處罰。承辦該案的上海二中院刑庭法官孫曄告訴記者,上海二中院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對李芳的定罪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二審量刑考慮到阿莫達非尼具有藥品和毒品的雙重屬性,莫達非尼跟海洛因的折算比例較低,李芳不專門販賣精神藥品、積極規勸丈夫回國、在二審期間認罪態度較好、家中還有兩名未成年子女需要撫養等情節,酌情對其從輕處罰。
2021年12月,上海二中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以販賣毒品罪依法判處李芳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6000元。
兩份司法建議書堵漏洞
雖然對上述網絡販毒案的審理告一段落,但袁婷注意到,李芳利用某二手交易平臺的審核漏洞,通過使用偽裝性的行業黑話和在圖片中夾雜文字水印來逃避監管,這可能并非個案。
“近年來,我國的毒品犯罪情況總體向好,傳統的毒品犯罪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但涉新型麻精藥品的成癮性物質犯罪逐年上升。在辦理這起案件時,我們也進行了案例搜索,發現在很多類似的案件中,犯罪分子都通過線上平臺銷售毒品。”袁婷說。
為什么在線上平臺已經采取很多監管措施的情況下,犯罪分子仍然能夠利用平臺漏洞進行非法交易?這引發了袁婷和團隊的思考。
袁婷和團隊梳理了上海二中院及轄區法院近三年來審理的20余件此類案件,發現該二手交易平臺存在明顯的審核漏洞。他們先是對卷宗材料作了數據研究,隨后將行為人的交易環節進行分階段拆解和類型化分析,最后對比平臺的監管措施,尋找平臺可以改進的地方。
袁婷介紹到,這些非法交易的隱蔽性非常強。犯罪分子不僅在郵寄毒品時會使用虛假地址,還會借用別人的賬號登錄平臺,交易雙方在聊天時,除了使用暗號、黑話,還可能開一個設置訪問權限的虛擬房間,甚至使用具有“閱后即焚”功能的聊天軟件。
為進一步預防和打擊犯罪、強化網絡交易環境治理,袁婷和團隊整理研究成果后提出加強規則設置、加強事后懲治等8條具體的司法建議,并于2022年12月向涉案二手交易平臺發送司法建議書。
不久后,該二手交易平臺復函稱,針對司法建議書中提到的問題,其將通過多種方式完善管控措施。“比如,將風險詞同步添加到樣本庫,主動搜索類似的關鍵詞圖片,通過文本算法、拼音識別訓練進一步識別變形詞、同音異形詞等。”袁婷說。
司法建議書取得初步效果,但袁婷和團隊并未止步于此。2023年,上海法院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數助治理應用場景的建設來用好司法大數據。
在接到建設數助治理應用場景的任務時,袁婷和團隊又想起了此前對網絡販毒案的研究。他們認為,電商企業的大數據來源比較豐富,法院也可以將分析后的數據成果反哺給企業,研究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選題。
袁婷和團隊整理數據后發現,2023年,上海全市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上漲趨勢明顯,同比增長148%,出現了虛假宣傳、刷單炒信、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亟須引起關注并妥善解決。
其中,一起犯罪分子利用爬蟲軟件竊取客戶快遞數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讓袁婷印象深刻。
“他通過網上購買的爬蟲軟件,竊取某快遞公司問題件的客戶信息,然后將信息出售給他人,從中非法獲利。該案可以與下游案件形成產業鏈,犯罪分子拿到客戶信息后,就可以實施詐騙了。”袁婷說。
2024年3月,袁婷和團隊完成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數助治理應用場景的決策報告。上海二中院將該報告呈送上海市有關部門,助力電商企業發展。
有了決策報告作為參考,上海二中院刑庭于2024年6月到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進行專題調研,隨后向該協會發出關于強化電商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司法建議書。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對此回函稱,將與司法部門緊密合作,打擊日益猖獗的黑灰產業犯罪活動,共同推動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袁婷還意識到,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涌現出犯罪場域多元化、犯罪手段多樣化等特征,涉及更大層面的問題,值得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打造“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審判的上海樣本
2024年7月,上海二中院在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召開轄區刑事審判工作片會,各區刑庭法官在交流中發現了共性問題:因區情特點,每個區的刑事審判工作都面臨著某一領域大量的案件。
上海二中院刑庭庭長羅開卷回憶,大家當時在片會上討論到:楊浦區近年引進了7000余家平臺企業,涉平臺“薅羊毛”犯罪案件較多;青浦區是全國快遞行業轉型發展示范區,有諸多涉快遞物流行業犯罪案件;寶山區是上海市工業園區集中地,重型貨車交通量不斷攀升,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體現了該區案件的特點……
怎么實現主動服務大局,從源頭上減少刑事犯罪數量,護航區域高質量發展?羅開卷建議可以聯合各區法院,結合本區特點出臺一本刑事審判白皮書。由于此前有相關的研究基礎,袁婷和團隊將負責白皮書中涉電商企業網絡犯罪案件審判部分的撰寫。
羅開卷的建議很快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各轄區法院的支持。通過此前確立的轄區刑事審判監督指導五項工作機制,上海二中院牽頭推進白皮書撰寫,充分發揮“統”的優勢;白皮書由各院專業審判團隊進行分工撰寫,踏實完成“落”的職責。
其中,上海二中院刑庭職務犯罪案件審判團隊負責人李杰文帶領團隊,撰寫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審判部分。他們一方面梳理了上海二中院及轄區法院近三年審結的5000余件案件,總結此類案件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一方面走訪社區,與中老年人聊天,了解他們被騙的經歷,進而撰寫此類案件的成因分析和治理對策。另外,羅開卷還與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反詐中心進行多次對接,幫助團隊將此類案件的一些最新特點寫入白皮書中。
“怎么把白皮書做好,怎么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加強調查研究,多到社區、相關行業部門走訪調研,這是很重要的,也是人民法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一項工作。”羅開卷說。
在如何確保入選白皮書的案件定性準確、量刑適當上,上海二中院也對轄區法院進行了指導。羅開卷稱,例如,在幫信罪案件中,把信用卡借給“卡農”的人,在詐騙分子將錢款打入卡中后申請掛失信用卡,再把錢款據為己有。這種犯罪行為應該被定為盜竊罪還是侵占罪,存在很大爭議。針對此類案件,羅開卷在與刑法專家學者進行反復討論后,對轄區法院給予了個案指導。
經過5個月的精心制作,上海二中院和9家轄區法院通過“1+9”模式合作撰寫的《“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審判白皮書》在2024年12月發布。白皮書一經發布就受到廣泛關注,上萬人次在上海二中院微信公眾號上閱讀、轉載,并留言希望獲取白皮書資源。
在白皮書發布會現場,多位行業協會代表、專家學者,均給予高度評價。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明亮說,白皮書表明,上海二中院及其轄區法院已經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實現“治罪治理并重”司法理念的具體路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治罪治理并重”刑事審判的上海樣本,助力犯罪治理現代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添磚加瓦。
從面向單一企業的司法建議書,到面向社會公眾的刑事審判白皮書;從解決人民群眾切實關心的“老問題”,到直面新業態、新領域帶來的“新挑戰”,上海二中院探索出了一條“從審理一案到治理一片”、從案件治罪到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我們以前的工作更多的是怎么懲治犯罪,現在我們要從單純的治罪向‘治罪治理并重’的理念轉變。治理往往是從案件本身引發出來的,通過治理可以防患于未然。我們可以把刑事處罰手段和非刑事處罰手段有機結合,助力完善社會治理政策,為中國式現代化作貢獻。”郭偉清說。
這12篇白皮書聚焦治罪治理
?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來源丨人民法院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見習記者:史額黎
通訊員:馮茗銘
責任編輯:張巧雨
編輯:孫小敏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