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三易生活在《UFS4.1閃存“偷偷”發布?卻出現了兩套說辭》中“辟謠”UFS4.1閃存標準時曾指出,UFS4.1標準最“壞”的地方,就在于(相比UFS4.0標準)增加了對QLC閃存類型的支持。這樣一來,未來就有可能會出現名義上是UFS4.1“旗艦閃存”,但實際卻用著廉價QLC顆粒“渾水摸魚”的機型。
這絕不是我們在危言聳聽,因為在UFS4.1標準公布之前,市面上那些UFS3.1閃存的手機里,其實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是使用QLC閃存了。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我們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在這類機型中,許多型號的128GB、256GB“小容量”版本,實際上用的反而會是品質相對較高的TLC閃存,只有在512GB、特別是1TB的版本里,換用QLC閃存的概率才會大幅增加。
QLC閃存機型往往會表現出較低的隨機寫入性能,這其實也是辨別方法之一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面閃存技術從最初的SLC一路發展到MLC、TLC、QLC,以及(因為性能太差目前實在沒法上市的)PLC,每一次“改進”理論上都會帶來容量的翻倍提升,以及性能、壽命和成本的大幅降低。
如此一來,對于“小容量閃存顆粒”來說,TLC一方面是已經足夠廉價,另一方面則由于閃存的整體壽命既與類型有關,也和容量成正比,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通常只有大容量的手機閃存才會“敢用”QLC的原因。
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會說,QLC也沒有什么不好的,它畢竟便宜,可以讓更多人買得起大容量存儲的手機。再說了,雖然QLC的壽命只有500-1000次全盤寫入、僅為TLC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對于1TB的QLC閃存來說,也意味著至少500TB的寫入壽命,對于一般的用戶來說,得多少年才能用完這500TB的“額度”呢?
盡管道理確實是這樣,但問題就在于,對于任何使用閃存的設備來說,重要的都不只是意味著閃存完全損壞的“壽命”,還有個概念是“緩外速度”,也就是一旦閃存的緩沖區用完之后的“真實寫入性能”。對于智能手機里的閃存芯片來說,它們本身都不帶有額外的緩存芯片,所以一旦容量被用得比較厲害之后,就會不可避免地“掉速”、甚至是進入緩外模式。
對于品質較高的TLC閃存手機來說,閃存掉速之后,用戶可能會覺得日常操作沒過去那么流暢,打開或安裝軟件的速度也都會變慢一些。但大家要知道,QLC的緩外寫入性能,那可是出了名的比機械硬盤還要低。換句話說,使用QLC閃存的機型一旦遭遇閃存掉速問題,可就不只是會“變得有點慢”了,日常卡頓、甚至是卡出各種奇怪的BUG都是常有的事。
正是因為這樣,過去我們就曾建議過大家,謹慎購買廉價機型的大容量版本(特別是當不同容量價差很小的時候,更是格外需要注意)。但那個時候,因為UFS4.0“原生不支持”QLC,所以起碼旗艦機還是可以令人安心的。
但根據我們三易生活最近剛剛獲得的第一手爆料,就在今年下半年,手機行業就會有基于QLC閃存的UFS4.1方案,被用到新發布的機型上。
可以想見的是,屆時各家真正的旗艦機還是肯定會很“自覺”,他們不太可能用QLC閃存砸自家招牌。所以大家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屆時一些“次旗艦”或是“高性價比”定位,同時還高調宣稱用了“UFS4.1”,并且能提供廉價高容量版本的機型。當然,除非相關廠商能夠明確保證,沒有使用QLC閃存顆粒才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