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傳播的一段視頻顯示,北京法源寺600年歷史的石獅子被毀,游客參觀時將其推倒。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表示,鑒定這個文物如果一旦到了一定的級別,重的要上刑法,輕的也是要行政處罰。
從網傳視頻來看,一男性游客走到石獅子前用力一推,石獅子隨之倒地,摔成兩節,獅身和獅頭分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在視頻中表示,“最少600年以上的一個石獅子,經過600多年長時間的風雨剝蝕,而且經歷了多少戰爭、火災、地震,能保留至今,它多么珍貴……”
也就是說,經歷過無數次災難考驗的600年石獅子,卻沒能躲過游客一推。這一推,令人很詫異,也很憤怒。因為,北京法源寺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包括石獅子在內的設施自然屬于文物,對文物一般不能去撫摸,更別說用力去推。但涉事游客卻對石獅子使用了野蠻的暴力行為。
這一行為究竟對文物造成了多大傷害和損失,有待專業權威機構進行鑒定和認定。即便在技術發達的今天可以對被毀壞的石獅子進行修復,但游客行為很可能對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即經過修復的文物價值顯然不如原文物價值。而且,能否修復或者修復到什么程度,仍是問號。
這個案例再次暴露部分游客素質堪憂。近些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火爆,出游人次不斷刷新紀錄,即有錢有閑、熱愛旅游的國人越來越多,這是好事。然而,游客不文明行為特別是毀壞文物的現象頻頻出現,比如游客在長城墻體上刻字的案例已經發生多起。當然,大多受到處罰。
令人遺憾的是,文明旅游本應該是人人遵循的底線,但被某些游客拋至腦后。雖然破壞文物行為,輕則受到行政處罰——被拘留并處罰款,重則面臨被追究刑責或做出巨額賠償(如某游客在梵凈山金頂摩崖石壁處刻下“麗水陳國”四字被判賠償12萬元),但仍有游客未能汲取教訓。
例如推倒600年石獅子的這個游客,就沒有從以前類似案例中汲取教訓。這至少說明兩點:一方面,部分游客雖然熱愛旅游,但個人文明素質、法治意識能停留在草莽、野蠻階段;另一方面,國民素質教育特別是旅游素質教育仍然滯后,有以案說法作用的反面典型案例也普及不足。
因此,從今往后,針對每一起破壞文物的案件,都要依法嚴懲肇事兇手,即一次依法嚴懲要勝過無數次文明說教、法治說教。比如該追究刑責的,決不能以行政處罰“溫柔處置”;該讓肇事游客高額賠償的,決不能罰點“小錢”了事。“刻4個字賠12萬元”的判決案例值得借鑒。
而且,要盡可能將反面典型案例,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廣泛普及,特別是重點文保單位要在預約、購票、重點文物等處,對游客進行精準的文明知識、法律知識普及。無論是各地的文明行為條例,還是《文物保護法》等國家法律法規,都應該讓進入文保單位的每一個游客入耳入腦。
針對600年石獅子被毀,上述考古專家表示,鑒定這個文物如果一旦到了一定的級別,重的要上刑法,輕的也是要行政處罰。期待有關方面科學鑒定,對破壞文物行為依法嚴懲,以法的嚴懲換取旅游文明——既要通過嚴懲讓涉事游客長記性,更要讓這種案例發揮更大警示教育作用。
當然,各文保單位也要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包括增加護欄和安全提示等。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