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學科本質,深化教學評改革
3月21-24日,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清遠市教育局、清遠市教師發展中心協辦的“2025年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暨普通高中教學評一致性教研活動”在清遠舉辦。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及各縣(市、 區)普通高中生物學在職在崗專職、兼職教研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民生事務局高中教育相關人員、省屬高中相關學科教研組長、對口幫扶的縣域高中學科教研組長共計130余人參與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我省基礎教育教研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研對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引領作用,助力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活動以“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主題,通過政策解讀、課例示范、專題研討與成果共享等多種形式開展,共探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路徑,助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
課例示范:
前沿融合,創新課堂實踐
3月22日下午,活動以課例展示和教研沙龍的形式舉行,探討核心理念落地,聚焦生物學科教學評一致性實踐。
活動第一環節先后由清遠市第一中學陳迪老師和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邢悅婷老師進行現場課例展示。
課例展示一:清遠市第一中學陳迪老師以2024年廣東卷高考題為切入點,剖析學生典型錯誤(如混淆單抗作用原理),回歸教材關聯選修與必修內容;引入邵峰院士團隊細胞焦亡研究視頻,構建“細胞焦亡—炎癥—免疫”概念模型,并遷移設計抗腫瘤藥物方案,通過思維可視化與自評量表實現評價創新。
清遠市第一中學陳迪老師現場課例展示
課例展示二: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邢悅婷老師以白虎、金虎、雪虎毛色遺傳為情境鏈,通過“問題鏈—模型建構—修正遷移”邏輯解析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結合雙突變案例,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提出假設、驗證模型,并延伸至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
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邢悅婷老師現場課例展示
兩位授課教師系統闡述了課程設計理念與實施路徑,為教學評一致性提供實踐范本。
活動第二環節,教研沙龍環節,由廣東省基礎教育高中生物學科教研體系項目負責人圍繞“教學評一致性”展開深度對話,旨在為評價改革落地提供多維思路。深圳教研員徐鹍建議“技術賦能評價”,汕頭教研員張青巖倡導“學歷案撬動課堂”,佛山教研員邵龍國鼓勵“項目化學習驅動深度遷移”,清遠教研員鄧曉鋒嘗試“高考研究驅動思維可視化與遠遷移”,廣州教研員劉欣顏提出“跨學科素養融合”,湛江教研員李遂梅強調“科研轉化教學”的適配性。
廣東省基礎教育高中生物學科教研體系項目負責人教研沙龍
專題研討:
理論深化,共享區域智慧
3月23日上午,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活動就“學業質量評價與教學評一致性”展開專題研討。清遠市教研員鄧曉鋒與汕頭市教研員張青巖分別作深度分享,為提升教學實效提供策略支持。
專題講座一:鄧曉鋒老師從“認識題→搜集題→整理題→做真題→解析題→講透題→改編題→原創題”八個維度進行闡述。在“認識題”環節,鄧老師從學科方向、思想及考點等方面深入剖析,為教學與備考提供新視角;在“原創題”部分,鄧老師結合教師專業發展與課程標準展開論述,為教研員的學術研究拓展了視野。
廣東省基礎教育高中生物學科教研體系(清遠)項目負責人鄧曉鋒老師作專題報告
專題講座二:張青巖老師通過對試題數據的精準分析,從知識、能力、素養等層面深入剖析了學業質量監測中學生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教學評一致性和強化關鍵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轉型策略。該策略兼具創新性與可操作性,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彰顯了較高的學術水平。
廣東省基礎教育高中生物學科教研體系(汕頭)項目負責人張青巖老師作專題報告
3月23日下午,在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活動中,廣西生物教研員韋珺老師與海南生物教研員杜修全老師,分別帶來《基于 “教 -學-評” 一致性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及《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生物學 “教-學-評” 一體化設計策略》專題報告。
專題講座三:廣西教育研究院韋珺老師創造性構建 “教學評一致性四問認知框架”,即 “目標本質之問(是何)”“價值溯源之問(為何)”“實施策略之問(如何)”“效果延伸之問(若何)”,為教學評一體化提供系統方法論。她深入剖析 “教-學-評” 一致性,從理論溯源、模型構建、內涵解析等層面,強調其在課程與課堂的雙重意義。在教學實施路徑上,韋珺老師指出,要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體系,運用情境化問題教學策略,設計指向問題解決的學習任務,并重視學習效果反饋與考試評價。她以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群落的結構” 等教學目標制定為例,展示如何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此外,韋珺老師強調區域教研在推進 “教-學-評” 一致性中的關鍵作用,提出從統一理念、提升能力、共享資源、質量監測等方面構建支持系統。分享結合廣西省生物教研多年實踐,為教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新思路與方法。
廣西教育研究院韋珺老師作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四: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杜修全老師在報告中指出,當前教學存在目標不明、教學活動與目標脫節、評價缺失或不當等問題。“教-學-評” 一體化要求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課堂評價圍繞同一目標,遵循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評估目標達成度的原則。以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為例,依據課標、教材和學情確定學習目標,設計實驗活動,創設 “胰腺急性炎” 情境驅動教學,圍繞目標設計評價任務,實現教、學、評統一。通過《種群的數量特征》《DNA的結構與DNA的復制》課例,進一步闡明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方案。此外,杜老師結合自身教研歷程,詳細講解和示范教學成果獎申報,推動教師教學成果顯性化與普及化,提升教師教學積極性與成就感。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杜修全老師作專題講座
兩場研討活動是教育智慧與創新思維的深度碰撞,為區域課程實施注入新動能,彰顯教學評一致性研究對學科發展的驅動價值。
成果匯報:
思維碰撞,共謀發展路徑
3月24日,各學員在廣州市教研員劉欣顏、深圳市教研員徐鹍、佛山市教研員邵龍國、東莞市教研員蘇瑞龍、汕頭市教研員張青巖五位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尋教學評一致性引領下課堂變革的有效措施,切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工作坊研修
研修成果匯報:五個小組學員代表匯報研討成果。廣州市劉欣顏強調“區域題庫共建與AI評價優化”;深圳市張靜提出“以賽促學、科學設計評價量表”;江門市開平市羊垂功建議“開發示范課,突出思維可視化”;東莞與揭陽教師通過課例展示任務驅動與科學思維培養;汕頭陳逸林提出“目標明確、評價反饋、情境適配”三大實踐策略,為教學評一致性轉化課堂實踐指明方向。
資源共享,展望教研未來
廣東省生物學教研員楊計明作活動總結,首先誠摯感謝協辦方清遠市教育局、清遠市教師發展中心陳建峰院長、鄧曉鋒老師,以及對課例展示的陳迪、邢悅婷老師和作專題講座的各位專家表達衷心感激,高度肯定了全體研修學員積極進取、虛心好學的態度。同時楊老師就“生物教研維恩圖”展開了論述,并預告2025年南方教研大講堂生態文明教學專題活動及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計劃。他強調,各地需以教學評一致性為核心,深化課堂教學變革,為培養新時代拔尖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清遠市教師發展中心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