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器械
醫務人員以“講課費”等名義變相收禮行為成為紀委緊盯重點。
01
紀委嚴查醫療領域「講課費」
30余名醫務人員主動上交
3月27日,重慶市紀委監委公眾號“風正巴渝”發布文章《30余名醫務人員主動上交“講課費” 嚴查“靠醫吃醫”和收送紅包禮金等不正之風》,通報以“講課費”名義收受醫藥企業禮金的典型案件。
文章披露,“北碚區中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李某,為某藥品公司進行帶有藥品宣傳性質的授課,收受該公司以‘講課費’名義支付的禮金1.7萬元,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此前,北碚區紀委監委結合正在開展的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緊抓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大起底、大整改,一手抓監督,一手抓辦案,嚴厲打擊“靠醫吃醫”和收送紅包禮金等不正之風。通過區委巡察和審計聯動監督,發現部分藥品供應商為維系與臨床醫生、科室主任的關系,同時為了推廣公司藥品,長期以“講課”的名義組織相關人員參與會議活動,變相進行利益輸送。
為深入糾治醫藥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該區紀委監委以該案為切入點,順藤摸瓜,嚴查醫療領域違規收取“講課費”問題。2024年以來,全區采取“室組地醫”協作、片區聯動,對區內5家醫療機構違規收受紅包禮金、誘導消費、不合理診療等方面突出問題開展監督檢查,并結合相關公立醫院的黨風廉政情況、信訪反映和監督執紀中發現的突出問題進行回頭看,發現問題174個,做到以督促進、以查促改。在區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全區30余名醫務人員主動上交“講課費”。
針對案件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北碚區紀委監委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構建“雙軌督導”整改機制推動標本兼治。
一方面,指導案發單位建立“問題整改-制度重構-風險防控”閉環體系,圍繞權力運行關鍵環節制定完善《作風建設定期研判制度》《行業作風教育制度》等16項制度機制,強化作風建設動態研判和教育管理;另一方面,督促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責任,通過深化“以案四說”警示教育、建立重點崗位動態監測機制、完善分級約談預警體系等舉措,構建“預防-監督-處置”全鏈條治理模式,推動個案查處成果轉化為行業治理效能。
“案件中的李某以‘講課費’等名義變相收禮,使原本正常的知識分享、會議探討,變成藥品、醫療器械的宣傳,這可能間接導致支付給醫務人員的‘講課費’通過抬高藥品、醫療器械價格等方式轉嫁給患者……”北碚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醫務人員以‘講課費’名義收受禮金現象背后,反映出監管不力、制度缺失、作風不實等問題。”
02
中紀委多次點名「講課費」
打擊隱蔽性利益輸送
近年來,中紀委及相關部門對于假借咨詢費、講課費等輸送利益的行為持續深化整治,通過標準細化、典型案例曝光、制度完善等方式加以震懾和排查。
講課費并非一定與非法利益掛鉤,但卻經常成為隱秘利益輸送的“外衣”。長期以來,因為缺乏相關標準及監管,講課費的發放逐漸成為灰色地帶。
不久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深度關注 | 破除“障眼法” 揭開“隱身衣”》一文,再次點名講課費問題。
文章提到,從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案例看,不僅是審稿費,現實中一些行賄人送禮的手段升級、花樣翻新,有的以講課費、課題費、咨詢費、評審費等名義變相送禮、拉關系,背后隱藏著權錢交易,需要高度警惕、及時糾治。
江蘇省江都區紀委監委第八審查調查室副主任楊柳說,無論是以專家評審費為名爭取關照,還是以咨詢費為名表示感謝、以協作費為名進行返點,“變”的是手法,“隱”的是目的,歸根到底,是想掩蓋權錢交易和利益輸送的事實。這些行為影響公正執行公務,嚴重破壞營商環境。
《關于印發2024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中強調,重點關注假借學術講課取酬方式收受回扣的問題,利用職務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財物的問題。以“站臺式講課”“餐桌式會議”等為切入點,堅持“風腐一體”治理,深入整治接受醫藥企業變相利益輸送的行為。
在今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中,明確禁止醫藥企業通過聘用醫療衛生人員提供相關咨詢服務以獎勵、誘導其開具醫藥產品處方或者推薦、宣傳、采購、使用本企業醫藥產品;禁止醫藥企業以咨詢服務名義向醫療衛生人員輸送不當利益。
但這并不意味著收取講課費就是違規的。
中紀委曾在文章中說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憑借扎實、專業的業務能力,受邀參加系統或者行業的培訓、研討、科研等活動,開展授課、咨詢、指導,并在規定范圍內領取合理的報酬,無可厚非。這既是開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對勞動的尊重。
按照2016年更新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講課費執行以下標準(稅后):
1/副高級技術職稱專業人員每學時最高不超過500元
2/正高級技術職稱專業人員每學時最高不超過1000元
3/院士、全國知名專家每學時一般不超過1500元。
4/其他人員講課參照上述標準執行。
但中紀委也強調,現實中,一些企業或單位為達到牟利目的,往往假借學術會、科研協作等名義發放所謂“講課費”等,實際上已經成為一些行業約定俗成的“套路”。
從近年來查處的典型案例看,有的講課費并未嚴格按照文件規定執行,大大超出了限定金額;有的打著“講課”的幌子,實際并未進行授課,而是假借“講課費”等名義虛列開支,套取培訓經費,用于贈送禮品禮金、搞利益輸送。值得注意的是,“講課費”的支付形式也日趨隱蔽。為了逃避監督,有的采取微信、支付寶等方式進行支付,而且交易金額越來越小、次數越來越頻繁,隱蔽性極強,不易被發現。
地方上也在加大嚴查力度。河南省《醫藥生產經營企業防范商業賄賂行政指引》中明確,商業賄賂包括“假借咨詢費、講課費、推廣費等各種名義或形式給予醫療機構或其內設科室、從業人員回扣的行為”“假借學術會議、科研協作、學術支持、捐贈資助進行利益輸送的不法行為”等行為。
上海提出,嚴禁以編造學術講課虛假理由或取酬明顯超過本行業學協會推薦的講課取酬標準等方式接受利益輸送。
變相“講課費”本質是醫藥企業與醫務人員之間的利益交換,保障正常學術會議價值的同時,打擊變相利益輸送,才能合理推動醫療技術進步。
本文為轉載發布,僅做分享,文章中觀點僅代表原平臺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如若本文有與貴平臺發布原創內容有重合之處,或未經授權使用,系原平臺行為,本平臺僅轉載。您可以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文章,我們會立即響應!
#2023年中國MRI報告
#2023年中國CT報告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
#中國醫院信息狀況調查2021-2022
#醫用超聲#內窺鏡#監護#心臟電生理#康復#生殖健康#口腔#醫美#家用醫療設備領域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