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田甜 棗莊報道
3月31日上午,棗莊市域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棗莊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335公里,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躍居全省第2位。
棗莊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清華,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公路和地方鐵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趙麗,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家銀,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啟明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清華介紹說,2023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棗莊行動方案》,全面啟動棗莊市域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兩年多來,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在項目審批、資金、用地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推動,工作機制以“五個一”發展思路為引領,錨定“強工興產、轉型突圍”戰略目標,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六大體系”,深入實施“九項推進行動”,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投資305億元謀劃實施12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國家綠色出行城市2項國家級榮譽,國家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市順利通過驗收,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等4項國家級、省級試點項目加快推進,為棗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建設跨上新臺階。公路設施持續完善。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335公里,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躍居全省第2位;高速公路里程286.6公里、密度躍升全省第4位;京臺高速、濱臺高速、臨滕高速棗莊段通車運營,國道206威汕線、省道318郯蘭線和省道103濟棗線等35條普通國省道改擴建工程如期建成通車,京臺高速臺兒莊大運河服務區成為全省首個開放式“交旅融合”服務區,臨滕高速滕州東收費站被創建為全國首個“開放式”智慧零碳收費站。棗莊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戶戶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車,2024年全國首場“我家門口那條路”在本市成功舉辦。鐵路干線貫通南北,積極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絡,全力爭取啟動濟棗高鐵建設,推動形成“市域雙高鐵”格局。長河港業鐵路專用線主體工程完工,滕州鐵路貨場搬遷工程加快推進,棗莊市鐵路里程突破340公里,京滬和棗臨兩條普鐵及27條鐵路專用線效益日益凸顯,推動實現貨運物流降本增效。內河航運擴容升級,完成京杭運河棗莊段二級航道整治,棗莊港泊位改造提升工程成為全國交通強國試點首個竣工項目。累計建成37個千噸級泊位碼頭,去年全市集裝箱運輸完成11138標箱,港口吞吐量達到2084萬噸、較“十三五”末增長69%。低空經濟蓄勢待發,搶抓省政府出臺《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機遇,積極引進航景創新、金朋達等低空經濟“頭部”“腰部”企業,順利完成棗莊首個低空無人機配送場景測試,推動形成低空經濟產業聚集“洼地”。
現代運輸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客運便捷化,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開通城際公交“一小時通勤圈”,推廣定制公交、網約車服務,建成鄉鎮公交換乘站27處,開通城鄉、鎮村公交147條,行政村公交覆蓋率實現100%,基本形成“快速公交—常規公交—慢行系統”三網融合的一體化公共交通服務網絡,提升群眾出行體驗。貨運高效化,構建“公鐵水空”聯運網絡,馬蘭屯作業區“棗莊港-蚌埠港”運輸航線成功開通,薛城作業區集裝箱業務順利啟動,棗莊港內河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成功入選全省試點,推進京東(棗莊)智慧物流港、棗莊智慧冷鏈物流中心等場站建設,全面支撐交通物流提質升級,持續促進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城鄉一體化,深化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全面貫通,建成30個鄉鎮寄遞物流服務點、2130個村級寄遞物流服務點,實現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100%。建成滕州、山亭等省級客貨郵樣板縣,開通棗莊“水泉火櫻桃”郵政冷鏈直發航空專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平安信用交通建設實現新突破。源頭治理強基,建立企業信用分級監管機制,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市“兩客一危”、港口、普貨、駕培等1262家運輸企業全部納入安全信用監管。創新開展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聯動執法檢查,開展“百噸王”超載、非法營運等專項治理,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信用交通固本,扎實推進信用交通建設,構建起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為交通工作提供了信用支撐。滕州、薛城、山亭、市中、嶧城等成功創建全省“信用交通縣”建設典型單位。改革創新賦能,推廣遠程異地評標模式,完成S241臨徐線修復養護工程試點,實現評審過程全程透明、高效規范。強化路地“雙段長”聯合巡查排查、市級督導檢查,持續加強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推動鐵路沿線環境持續向好。
綠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調整結構降碳,大力推動“公鐵聯運”“鐵水聯運”,整合港口資源,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持續優化運輸結構。推進交通綠色出行,全市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網約車、出租車占比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5.8%。開展固廢循環利用科技攻關,研究成果獲得山東省交通運輸科技獎2項,科技金橋獎1項。建設平臺提效,建成市級綜合交通運輸智慧管理平臺、綜合執法智能監管“云平臺”、智慧公路大數據云中心,基本建成覆蓋國省道、縣鄉道、重要貨源點的非現場執法檢查網。推進智慧港航工程建設,實現交通指揮中心與港口、船閘、場站、國省道重點路段等區域視頻監控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一網看交通、一網知交通、一網管交通。交旅融合共贏,依托現有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旅游公路擴面提標,精心建設“魯風運河”“紅色沂蒙”兩大旅游廊道,高標準建成旅游公路293公里,本市山亭、薛城、嶧城、臺兒莊等農村公路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山亭區翼云湖和巖馬湖旅游公路入選“山東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臺兒莊區“魯風運河”古城文化廊道、嶧城區冠世榴園等精品旅游公路入選省級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示范案例。
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統籌謀劃、適度超前,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為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貢獻棗莊交通力量。
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棗莊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機制統籌協調作用,堅持“四個一”工作機制,逐個項目建立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三本臺賬”,細化責任分解,實現掛圖作戰,明確時間節點,推動工作落實,努力在項目建設上攻堅突破。
深化區域協同,暢通開放通道。聯合徐州、臨沂、濟寧等周邊城市,共建跨區域高速公路、鐵路、航道,推動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加強與連云港、上海港聯動發展,擴大棗莊港帶動效應,打造對接長三角的“黃金水道”;做好棗慶高速、濟棗高鐵南延等項目的謀劃建設工作,力爭更多交通項目納入國家、省級“十五五”規劃。
加強部門聯動,凝聚建設合力。完善重大工作和重點項目協調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全力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和政策,積極與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研究會商,加強協同聯動,匯聚推動棗莊市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嚴格督導檢查,狠抓工作落實。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督導落實體系。用好協調會商工作機制,對濟棗高鐵、翼云機場等重大項目實行“周調度、旬會商、月通報”,現場協調解決土地征遷、管線遷移等難點堵點問題,確保任務壓茬推進、責任一貫到底。
新聞伴讀
發布會現場問答實錄
記者:3月27日,棗莊市召開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議,張宏偉書記強調要打造“兩環九縱十橫”綜合路網體系,積極構建“123客運圈”和“123貨運圈”,能具體闡述一下嗎?
李清華: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也是棗莊加快推進“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的關鍵一年。棗莊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位于京滬通道的黃金節點,是山東省的南大門和連接華北、華東、沿海與中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市交通運輸局將以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謀劃實施好綜合立體交通2025年、“十五五”和2035年中長期“三張圖”,全力打造“兩環九縱十橫”的綜合交通路網體系,積極構建“123客運圈”和“123貨運圈”,持續提升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著力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兩環九縱十橫”的綜合路網體系具體是指,以臨滕高速、棗菏高速、京臺高速、濱臺高速和規劃建設的臺兒莊連接線構成的市域高速外環,以G518日定線、S318郯蘭線、S241臨徐線和規劃建設的S322棗歡線(齊陶路)構成的中心城區內環。九大縱向通道分別是京滬高鐵、京滬鐵路、G3京臺高速、S29濱臺高速、G104京嵐線、G206威汕線、S238店韓線和已經開工建設的濟棗高鐵、規劃建設的慶云至棗莊高速。十大橫向通道分別是棗臨鐵路、棗菏-臨滕高速、S83棗木高速、S38棗臨高速、S322棗歡線、G518日定線、S515棗薛線、S318郯蘭線和規劃建設的臨沂至棗莊至菏澤城際鐵路、臺兒莊連接線高速。
“123客運圈”是指,1小時到達濟南和魯南經濟圈及淮河生態經濟帶主要城市,2小時到達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主要城市,3小時到達京津冀、長三角主要城市。“123貨運圈”是指,棗莊發出的貨物省內1天達、全國2天達、國際3天達。
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以“重點工作集中攻堅年”為抓手,強化統籌協調,繼續發揮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機制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確保交通運輸領域重要規劃、重大政策、重點事項落實到位,以棗莊的區位優勢厚植轉型發展的勝勢,為譜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篇章做出交通更大的貢獻!
記者:爭試點就是爭機遇、抓試點就是抓發展,深化推進普通國省道路長制,作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第一批試點,請問工作進展情況如何?
趙麗:為扎實做好公路大管理、共抓大保護、推進大協同,進一步優化路域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條件。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普通國省道實行“路長制”,并出臺《棗莊市實行普通國省道“路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納入省級試點2年以來,我市聚焦“優化通行質量、改善路域環境、加強公路安全、夯實長效治理”等目標,通過機制創新、智慧賦能、精細管理,探索實踐了一條“黨建引領筑基、共同締造聚力、建養并舉固本、一路多方帶動”的普通國省道“13345”治理路徑,打造了普通國省道現代綜合治理棗莊模式,推動“路長制”實現“路長治”。
共謀“一盤棋”,建立“一套”推進機制。接續出臺《棗莊市實行普通國省道“路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棗莊市推進公路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棗莊市普通國省道路長制日常保潔績效督導評價導則》,明確市、區、鎮三級路長118名,堅持“黨旗”聚力,市、區、鎮書記掛帥,基層公路中心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黨員幫包聯系重點路段,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運轉有序”的架構體系。
共繪“一幅畫”,秉持“三融”治理理念。堅持路產融合,將公路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文旅等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建養一體化”,年內完成普通國省道旅游服務功能提升97公里、串聯A級景區18個,修復改造路面114.56公里,精品示范路創建32公里,實現修一條公路、筑一路美景、富一方百姓。堅持部門融通,健全“一路多方”的工作機制,形成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門協同治理機制。堅持數智融匯,《路長制“管理+考核”智慧服務》榮獲全省交通系統數據創新應用優秀場景,累計處理問題967項。目前我市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99.57%,較上年同期提升1.31%,路況水平再創新高,路暢景美讓惠民利企可感可及。
共譜“一首曲”,把握“三個”關鍵環節。按照市級牽頭指導、區級統籌推動、鎮級具體落實,實現責任落實鏈條化。推行問題整改工作跟進機制,建立揚塵治理日常巡查、清掃保潔、問題整改、應急處置“四本臺賬”,推行“線索-轉辦-整改-問效”四步工作法,實現管理閉環化。建立區(市)日常巡查、市級抽查、市區兩級聯合評價的“三位一體”督導評價機制,累計發送提醒函272份,整改各類問題1333項,實現評價整改動態化。
共搭“一臺戲”,暢通“四維”籌資渠道。每年爭取省級以上資金3億余元用于路面維修改造,市級每年自籌資金500萬元用于路面保潔績效獎補,區(市)、鎮街采取“交通+公益崗”“城鄉環衛一體化統籌”等形式補助,鼓勵引導企業出資升級改造門前出入道路。
共織“一張網”,夯實“五種”管護模式。經過近5年的實踐,以政府主導、多方協同為核心,主要形成了“路長制”三級聯動管理模式、市場化與社會化養護模式、標準化與動態臺賬管理模式、智慧養護與信息化應用模式、督導評價與績效獎補激勵模式等。
記者:交通部門在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方面,有哪些工作計劃?
王家銀: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著力打通體制機制、監管治理等堵點難點,推動構建適應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一是全域推進便捷交通。突破傳統“點對點”客流運輸方式,大力發展公鐵、空鐵、公空旅客聯程運輸,強化綜合客運樞紐與城市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高效銜接,引導傳統客運企業由單一運輸向綜合出行服務轉型,實現“一站購票、無縫換乘、一證通行”。積極融入國家交通運輸主通道規劃建設,縱向貫通京津冀、長三角,橫向對接中西部重要戰略支點,積極培育“門到門”公鐵聯運服務模式,深入實施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促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散轉集”,切實提升貨運資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集成打造智慧交通。堅持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交通管理,圍繞自動駕駛、智能航運、無人飛行等創新前沿,推出一批成效明顯、可復制推廣的應用場景,積極爭創全國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高標準建設市級綜合交通指揮中心,對上鏈接部、省交通平臺,強化數據歸集、深度分析和研發應用,推動全市公路、鐵路、水路、郵政等各領域信息實現共享共用,引導行業監管部門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精準服務的效能。
三是迭代升級綠色交通。用足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快國四排放營運柴油貨車淘汰、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和新能源公交車輛及動力電池更新,廣泛應用綠色環保、清潔高效的交通運輸裝備。完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大力開展廢舊路面材料、公路鐵路沿線廢舊建材的循環利用,規劃建設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換電站和加氫站,積極爭創全國公路水路基礎設施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試點,推動形成交通運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生動局面。
四是用心守護平安交通。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底線思維,大力開展城市交通運營、高路基高邊坡重大災害風險排查等專項治理行動,深入實施鐵路環境安全、公路運營風險排查整治,切實提高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嚴格規范執法,堅持路面嚴查與源頭治理并重,嚴厲打擊超限超載、非法改裝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維護運輸市場秩序。扎實做好搶險救援準備,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演練,不斷提升快速響應及實戰處置能力,全力維護交通行業的安全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