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派出所警務人員在華僑文化旅游景區巡邏
作為廣東省內唯一世界文化遺產“碉樓與村落”的核心區,赤坎華僑古鎮擁有全國最大僑鄉騎樓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名鎮,自2023年升級為國家級華僑文化旅游景區以來,已吸引海內外游客超600萬人次。面對文旅產業井噴式發展帶來的治理新挑戰,開平市公安局赤坎派出所創新構建“楓橋式”警務服務體系,以全年“零投訴”的優異成績,為僑鄉文旅融合發展注入平安動能。
多元共治:
打造涉僑涉旅矛盾化解“終點站”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幫我拿回養老錢。”2024年10月,七旬歸僑張伯專程將錦旗送至赤坎古鎮聯調工作站。原來,張伯將50萬元養老存款交給他人代為保管,后來為拿回錢與對方產生糾紛,于是求助警方。派出所迅速聯動司法所、法庭啟動“一庭兩所多方”聯調機制,通過社區民警、法官等調解員對糾紛雙方普及僑胞權益保障政策以及國內對養老詐騙的打擊力度,最終張伯拿回了養老存款。
為進一步推進“楓橋式”涉僑涉旅多元共治工作,赤坎派出所依托古鎮警務室,積極運用“司法調解+治安調解”工作模式,聯合司法所、法庭以及綜治辦、網格員、律師、有威望的鄉賢等力量構成“一庭兩所多方”矛盾糾紛調解團隊,建成全省首個縣級涉僑涉旅聯調工作站,讓群眾“零距離”享受法治化、便捷化、高效率的“一站式”訴調解紛服務。這一創新機制整合司法調解、治安調解及鄉賢調解力量,自2023年成立以來,聯調工作站累計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6宗,獲贈錦旗2面。
面對景區游客與日俱增的發展形勢,赤坎派出所探索構建了“景區-警務室-派出所-鎮府部門”四級聯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組建了“景區保安+民輔警+鎮政府工作人員”涉旅糾紛化解快反工作隊,高效處置因游客消費、交通等引發的矛盾糾紛。2023年以來,赤坎派出所及時妥善排查化解涉旅矛盾糾紛126起,處置糾紛類警情80起。
溫情守護:
擦亮僑鄉文旅服務“金名片”
2024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游客徐女士價值10萬元的名表不慎遺失。警務室接報后立即啟動“1+2+N”網格機制,經過長達6小時的細致排查,成功追回失物。
這樣的暖心故事已成常態——依托150人“赤坎義警服務隊”與智慧新警務,派出所創新建立“平安驛站”。2023年以來,累計服務游客6500人次,妥善處置涉旅接處警255起,為民紓困解憂279件,獲贈錦旗12面、感謝信2封,古鎮警務室實現了警務活動“零投訴”,2023年獲評江門市“標桿警務室”。
在保留僑鄉風韻的騎樓街巷間,“黨員服務隊”“交所聯動隊”“景區安保隊”形成服務矩陣,景區警務室更化身“僑鄉平安服務站”,開展旅游咨詢、平安宣講、文明引導等服務,展示古鎮最美“楓警”,搭建派出所與景區管理方、游客之間的“連心橋”,讓平安守護與文化傳承相得益彰。
智慧賦能:
暢通為僑服務“最后一公里”
“現在回國辦證照,一次就搞定!”海外華僑陳先生體驗戶籍業務政務服務后贊嘆不已。針對僑胞“辦事難”痛點,派出所深化“大討論、大培訓”工作機制成果運用,首創“僑務管家”機制,整合出入境、戶政等職能,創新推出華僑回國定居入戶“一件事”聯辦便利措施,實現“提交一套材料、提出一次申請、跑動一次”即可辦成華僑回國定居事項,業務聯辦后,群眾辦事跑動次數從過去的最多跑4次減少至1次。
同時,在黨群服務中心大廳新增自動辦證一體機便民設備,開通自助辦理、電話在線咨詢、微信工作群咨詢等服務,建立“警僑聯絡群”,為海外華僑提供戶籍咨詢、糾紛調解等遠程服務,贏得僑界廣泛贊譽。2023年以來,該所共辦理居民戶籍事項5185人次、各類證件10757個,開具各類證明3603人次,境外人員住宿登記134人次。
赤坎派出所正以
“僑鄉楓橋”品牌建設為抓手
打造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文旅警務樣板
“零投訴”的警務服務實踐
不僅守護著百年僑鄉的鄉愁記憶
更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
在華僑文化地標的生動注腳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方曉暉
一審:魏平
二審:林艷
三審:陳裕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