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健康是重要根基。醫療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鄉村醫生則是最貼近農村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去年剛剛畢業的羅曼,是第二批由首都醫科大學定向培養的大學生鄉村醫生,2024年3月,她來到了巨各莊鎮東白巖村衛生室,正式開始了鄉村醫生的職業生涯。
據羅曼回憶,當她初次踏入即將工作的衛生室時,迎面看到的是斑駁的墻面、磨損的家具和昏黃的燈光,心中不禁涌起一絲失落感,再加上從哪里著手工作、怎么與村民建立良好關系、村民們會不會不信任我,這些問題一直都困擾著羅曼,讓她不免心生膽怯。但值得慶幸的是,村衛生室還工作著一位土生土長的老鄉醫任大夫,已從事此崗位52年,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快速幫助羅曼了解當地村民的健康情況,盡快幫她完成了身份的轉換。
東白巖村現有常住人口1900余人,大多數是中老年人。老鄉醫任大夫有一本陳舊的臺帳,上面詳細記錄著當地村民的健康情況,誰有什么基礎病他都一清二楚,在他的影響和幫助下,羅曼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備忘錄”,認真梳理和記錄在冊村民的身體情況,對衛生室的工作也有了新的體會與感悟。
每當閑暇的時候,羅曼便會走街串巷,主動融入村民的“生活圈”,與他們聊聊家常,順便介紹一下自己,遞上自己的鄉醫“名片”。若在溝通中發現健康問題,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話語和實際案例,告知他們要提高關注,遇到哪些情況就要及時就醫,必要時會帶著他們來到村衛生室,做一些常規檢查,避免疾病的延誤。
例如,村里的任大姐從去年10月發現血壓升高,生活中總是小心翼翼,處處透露著不安與擔憂。在一次閑聊時,羅曼得知了她平時飲食口味偏重、喜酒,便向她科普了高血壓的危害,以及如何通過改變飲食習慣、適當運動、定期監測等方法合理控制血壓,經過兩個月的持續改善,任大姐血壓逐漸恢復正常,臉上的愁容也隨之不見。日常,村民到衛生室主要是解決一些頭痛腦熱的小毛病,但就是這些小病痛,也時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與心情,在幫助他們解決病痛、恢復健康的過程中,羅曼坦言也收獲了極大的幸福與滿足,這也讓她更加堅定了留在鄉村行醫的決心。
鄉村醫生,不僅需要掌握日常診療技能,還必須具備應對緊急突發狀況的能力。記得一天上午,診室內的電話驟然響起,村里的張爺爺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掛斷電話后,羅曼和任大夫拿上醫療箱起身奔赴現場,經過簡單的問診和檢查后,一邊聯系上級醫院,一邊安撫病人及家人的情緒,直到張爺爺被救護車接走的那一刻,羅曼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每一分鐘、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一條生命。張爺爺出院后,任大夫便帶著羅曼到家里為他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并叮囑了注意事項。此次的經歷讓羅曼領悟到,今后要時刻加強專業知識的儲備,面對一些復雜病情時,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給予初步的處理,為后續的醫療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一直以來,村民們習慣了小病拖、大病扛,疾病預防的概念更無從談起,如何引導他們主動地將慢性病管理起來,對羅曼來說也是一件富有挑戰的事。通過入戶走訪看診、家醫簽約、科普知識講座以及日常宣教等方式,漸漸地村民們對她刮目相看,逐漸收獲了信任與肯定。很多時候她還沒來得及電話通知,村民便自己記住時間,主動來到村衛生室進行隨訪。在隨訪中也確實幫助村民提前發現了一些潛在問題,比如,魏大爺是一名頑固高血壓患者,血壓總是控制不到位,羅曼通過案例及繪畫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告訴魏大爺引起血壓升高的幾種原因,并在日常生活方式上給予指導。“我是三天兩頭來報到,目前血壓控制得很好,還是要感謝咱們的小羅大夫。”魏大爺感激地說道。
每一次幫助村民減輕病痛,每一次看到他們恢復健康后的笑容,都讓羅曼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未來的日子里,她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仁心的真諦,也用自己的愛和堅守在鄉村路上綻放著青春之花,書寫著新時代鄉村醫生的職責和擔當。
以上內容來自健康密云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頭條
密云資訊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