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國車企正從"出海淘金"邁向"扎根全球"的新階段。2024年,長城汽車以127億元的凈利潤、80.76%的同比增幅,向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圖源來自長城汽車官方
這一成績不僅標志著其時隔多年重回百億利潤俱樂部,更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的深層變革,從依賴性價比的規模擴張,轉向技術溢價與品牌升級的雙輪驅動。
海外市場"爆單"背后,產能狂飆與本土化生態的勝利
財報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實現營收202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32億元增長16.73%。這是長城汽車營收首次破了兩千億大關。
此前,2020年、2021年、2022年長城汽車營收分別為1033億元、1364億元、1373億元。
圖源來自長城汽車官方
銷量方面,2024年長城汽車新車銷量123.45萬輛,同比增長0.37%。其中,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32.22萬輛,同比增長25.65%;海外年銷售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1%。
當國內車市陷入價格戰泥潭時,長城汽車卻在海外市場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長城汽車海外收入占比已經達到39.7%,2021年其海外收入占比才剛剛突破一成。
其俄羅斯圖拉工廠總投資5億美元,一期工程年生產能力8萬輛,二期工程產能15萬臺,本土化率達到65%。這背后是精準的本土化戰略與產能布局的深度耦合。
與比亞迪、吉利等同行最早主要依靠貿易出口不同,長城汽車通過CKD(散件組裝)模式在馬來西亞建立生產基地,將"中國智造"與當地產業鏈深度融合。
這種"在地化生產+技術輸出"的組合拳,不僅規避了貿易壁壘,更通過縮短交付周期提升了市場響應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長城汽車還計劃在歐洲、東盟等多個區域構建本土化生態。
這種前瞻性布局與上汽集團在泰國建立新能源產業園區的思路異曲同工,但長城更強調"全品類、全動力"的產品矩陣,從8萬元的哈弗H6到4.0T V8發動機的超豪華車型,覆蓋了從大眾市場到金字塔尖的完整需求鏈。
從貿易出口到生態出海,長城汽車以"本土化生產+全品類覆蓋"重構全球化競爭邏輯——俄羅斯工廠超負荷運轉、東盟CKD模式落地。而將視線轉回國內,當行業深陷價格戰泥潭時,長城汽車正通過坦克、魏牌等高端品牌悄然改寫市場規則。
單車收入連創新高,長城正在改寫中國車市價值坐標?
如果說全球化布局打開了增量空間,那么坦克品牌、魏牌的爆發式增長,則標志著長城汽車正從"規模優先"轉向"價值制勝"。
目前,長城汽車擁有哈弗、魏牌、坦克、長城皮卡、歐拉、長城靈魂等品牌,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MPV、摩托車等品類,動力包括傳統動力和新能源。
其中,坦克品牌2024年全年累計銷售232,195輛,同比增長42.57%。魏牌品牌2024年全年累計銷售55,539輛,同比增長56.60%;歐拉品牌2024年全年累計銷售63,609輛,長城皮卡累計銷售175,057輛,哈弗品牌2024年全年累計銷售707,104輛。
當行業聚焦電動化滲透率時,長城汽車用單車凈利潤1.03萬元(同比提升0.46萬元)證明,中國車企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場撕開利潤裂口。
這背后,更是一場關于產品定義權與技術定價權的深層變革。
財報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單車收入達16.38萬元,同比提升2.3萬元;2022年和2023年,公司單車平均收入為11.5萬元和12.5萬元,單車收入連續創新高。
這一躍升的核心驅動力來自產品結構的革命性調整。坦克品牌以近43%的增速貢獻了貢獻了長城汽車銷售的主要增量,其3.0T V6發動機、三把鎖等硬核技術構筑起越野細分市場的護城河;魏牌則憑借咖啡智能系統與Hi4-T混動架構,在豪華SUV市場撕開缺口。
對比來看,比亞迪仰望U8平均售價雖高達109.8萬元,但年銷僅千余輛,而長城選擇用“輕奢平權”策略,通過Hi4-T技術下放至20萬元級車型,實現高端技術的大眾化滲透。
這種差異化路徑與理想汽車的"家庭智能旗艦"定位形成互補。也預示著中國車企正在從"性價比屠夫"轉向"技術溢價收割者",重新定義全球車市的價值坐標系。
超豪品牌與三大混動架構,一場面向2030年的技術豪賭
然而,長城汽車的野心不止于此。當行業還在為電動化滲透率焦灼時,其已悄然押注一場面向2030年的技術豪賭,推出對標勞斯萊斯的超豪華品牌“自信”。
這場賭局的背后,是長城試圖以超豪華車定義全球品牌高度,以混動技術重塑產業話語權,最終在智能電動時代復刻“燃油車時代的技術霸權”。
但這條路上,既有特斯拉FSD與比亞迪e平臺3.0的圍堵,也有地緣政治與產能超負荷的暗礁。持續狂飆的長城汽車,能否在超豪華市場與混動技術雙線突圍中,兌現“全球智能科技公司”的諾言?
圖源來自長城汽車官方
技術層面,長城構建的Hi4電混架構已形成"基礎版-越野版-泛越野版"的技術樹。相較于比亞迪的DM-i路線,這種分層技術布局既能覆蓋城市通勤的節能需求,又能滿足極端路況的性能要求。值得注意的是,Hi4-Z架構在純電續航、能效優勢等多個方面也十分突出。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這種激進技術投入帶來的成本壓力也不容忽視。僅2024年前三個季度投入的研發費用就已高達85.44億元。
對長城汽車來說,新能源的轉型仍需巨額投入,如何在技術領先與盈利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長城面臨的最大考驗。
整體來看,長城汽車的2024年財報,既是一份成績單,更是一份宣言書。當俄羅斯工廠的機器轟鳴聲與重慶新工廠的焊槍火花交織,這家中國車企開始書寫新的故事。
只是,硬幣始終有兩面:海外市場的地緣政治風險、超豪華品牌的認知壁壘、技術投入的邊際效益遞減,都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這場始于財務數據的突圍,終將在產業變革的洪流中,檢驗中國汽車工業的成色。
作者:山外山
來源:松果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