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簽下一紙協議,把石油交易和美元綁在一起,開啟了石油美元體系的時代。這套體系讓美元成了全球儲備貨幣的頂梁柱,也讓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如虎添翼。
可如今,世界變了,沙特開始謀求經濟轉型,不再一味依賴石油,甚至傳出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的風聲。這事兒不光是對美國的當頭一棒,也給中國帶來了新機會。
石油美元體系的形成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日子不好過。打越南戰爭花錢如流水,貿易赤字堆得老高,通脹壓得喘不過氣,美元的地位眼看著要晃悠。1973年,OPEC因為西方支持以色列搞了石油禁運,油價蹭蹭往上漲,全球能源市場亂成一鍋粥。這時候,美國瞅準機會,準備穩住自己的經濟霸權。
1974年6月8日,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跑到沙特首都利雅得,跟沙特財政部長穆罕默德·阿布德·阿爾-賈馬利簽了個大單。協議很簡單:沙特賣石油用美元結算,賺來的錢拿去買美國國債;美國呢,負責給沙特撐腰,提供軍事保護。這買賣一拍即合,全球買石油都得用美元,美元需求自然水漲船高,美國的赤字也能輕松融資。
這套體系不光救了美元,還讓美國在中東站穩了腳跟。從沙特開始,美國的軍事基地和影響力慢慢鋪滿整個中東,成了能源市場的幕后大佬。這一步棋,影響了幾十年的國際格局,厲害得不行。
蘇聯的失策與教訓
蘇聯那邊呢,60年代在西伯利亞西部發現了大油田,石油產量蹭蹭漲,能源上自給自足不成問題。可惜,他們沒把這張牌打好,沒能在中東跟美國掰掰腕子,反而一頭扎進了軍事擴張的坑。
1979年12月,蘇聯決定出兵阿富汗,名義上是支持當地的共產黨政府,順便擋住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擴散,還想在北約和中國之間弄個緩沖區。這步棋下得太猛,結果把自己拖進了泥潭。戰爭打了十年,錢花得嘩嘩響,軍隊疲憊不堪,美國還拉著盟友支持阿富汗叛軍,把這事兒變成了代理戰爭。蘇聯經濟本來就脆弱,這下更撐不住了,到1991年直接解體。
蘇聯的問題出在哪?一是沒用好自己的能源優勢,去中東跟美國搶地盤;二是瞎折騰軍事冒險,把資源耗在沒回報的地方。阿富汗戰爭就是個血淋淋的教訓,告訴后人:光靠武力逞強,遲早把自己玩崩。這對今天的中國來說,真是值得好好琢磨。
中國當前的定位
我國這幾年在中東的表現,跟蘇聯完全不是一個路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沒想著靠武力去搶地盤,而是悶頭搞經濟合作。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一推出,就把中東納進了重點區域,通過修路、建港、搞能源項目,把貿易網鋪得又寬又廣。
跟沙特的關系就是個典型例子。2016年,中沙兩國簽了一堆協議,涉及能源、基建、貿易,合作搞得熱火朝天。2022年,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又跑來中國,雙方關系更進了一步。中國現在是沙特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沙特的油往中國運,中國的技術、設備往沙特送,雙贏的買賣越做越大。
中國知道不能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除了中東,中國還從俄羅斯、非洲進口石油,同時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這些新能源,降低對單一地區的依賴。這種穩扎穩打的路子,跟蘇聯當年的莽撞比起來,真是高明得多。非干涉、不挑事兒,專注經濟互利,這才是中國在中東站穩腳跟的秘訣。
沙特不續約的影響
沙特這幾年有點不安分,開始琢磨怎么少靠石油吃飯。2023年1月,沙特財政部長在采訪里放話,說愿意考慮用非美元貨幣做貿易。這話一出,全球都炸了鍋,畢竟石油美元可是美元霸權的命根子。
為啥沙特有這心思?原因不少。首先,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不如從前。過去幾年,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搞得灰頭土臉,在敘利亞的干預也沒啥成效,威懾力大不如前。沙特看在眼里,自然得為自己打算。
其次,中國跟沙特的合作越來越深。中國不光買沙特的油,還幫著搞基建、推技術,沙特的“2030愿景”計劃里,中國是個重要幫手。相比之下,美國能給的,除了軍事保護,好像也沒啥新鮮東西了。
還有,沙特想在全球舞臺上多刷點存在感。2023年,沙特正式加入金磚國家(BRICS),跟中國、俄羅斯這些新興經濟體站在一起,明顯是要擺脫對美國的單一依賴。這幾條加起來,沙特不續約石油美元協議的苗頭就越來越明顯。
沙特真要不續約,對美國來說可不是小事兒。首先,美元的地位得打個問號。全球買石油都得用美元,這是美元需求的最大支柱之一。如果沙特改用別的貨幣結算,其他國家可能跟風,美元需求一掉,美國經濟就得頭疼。美元貶值、融資成本上升,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風險。
再者,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布局也得受影響。沙特要是跟美國漸行漸遠,那些軍事基地、設施還保得住嗎?一旦撤了,美國在整個中東的戰略存在就得縮水,地盤讓給別人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美國的文化影響力也得跟著打折扣。經濟和軍事一弱,通過電影、媒體、教育推價值觀的路子就不那么好使了。中東的年輕人可能更關注中國、俄羅斯這些新玩家,美國的光環自然就黯淡了。
中國如何應對
沙特不續約這事兒,對中國來說是個大機會。首先,“一帶一路”戰略還得接著推。通過投資中東的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中國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沙特“2030愿景”里的很多計劃,比如新能源、工業園區,都跟中國的技術、資金高度契合,合作空間大得很。
其次,中國得穩住自己的節奏。中東這地方,沖突多、矛盾深,中國這些年靠不摻和、不站隊,贏得了不少信任。保持經濟外交這條路,既省力又有效。
另外,沙特不續約的空擋,中國正好可以趁勢而上。跟沙特、金磚國家多抱團,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里多占點話語權,這步棋走好了,收益可不小。
沙特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絕不是個小打小鬧的事件。它背后牽扯著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大洗牌。對美國來說,這是霸權下滑的警鐘;對中國來說,這是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這些年靠經濟合作、非干涉政策,在中東站穩了腳跟,完全不像蘇聯當年那樣把自己拖垮。未來局勢怎么變還不好說,但我國只要穩扎穩打,抓住沙特不續約的契機,影響力肯定會再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