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烏重啟礦產協議談判,美國對烏援助金額再次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梢钥隙ǖ氖牵绹呀浱峁┝松习賰|美元的對烏援助,雖然沒有特朗普說的那么夸張,也支撐著烏克蘭抵抗了3年多。
但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對俄烏沖突的介入遠遠不止資金援助這么簡單,五角大樓和情報部門也深度參與了烏軍的作戰行動,就差美軍親自下場幫烏克蘭打仗了。
實際上,早在俄烏沖突一開始,美烏兩國官員就提出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打擊俄軍。只是當時雙方還沒磨合好,鬧了不少矛盾。
比如2022年俄羅斯黑海艦隊遇襲事件,起因是烏軍在黑海發現了一艘俄羅斯軍艦,在美國確認其為“莫斯科”號巡洋艦后,烏方未經美國同意就擊沉了戰艦。
美方對此感到憤怒和恐慌,憤怒是因為烏克蘭擅自做決定,恐慌是因為拜登政府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因為他們本以為烏軍沒有能力打擊俄羅斯主力艦隊。
對于美方的不滿,烏克蘭也十分抗拒。當時還不是烏軍總司令的瑟爾斯基曾當著美國官員的面吐槽道:你們又不幫我們打俄羅斯軍隊,有什么資格指手畫腳?
時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也不把美國人當回事,有時候會故意不接美國官員打來的電話,問就是前線信號不好,或是軍務繁忙。
在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磨合后,美烏終于正式建立了合作機制——由美方提供可以打擊的俄軍目標,并對烏克蘭使用美制武器的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其不會用于打擊俄本土目標。不過,這條紅線后來被拜登親自打破,那時烏軍的形勢已經很不樂觀了。
俄烏沖突陷入僵局后,烏克蘭瞅準機會開始反攻。在這個過程中,美烏雙方一度出現重大分歧,盡管美國官員在兵棋推演中戰勝了烏方指揮官,后者也同意按照美方的計劃進行,但在實際執行時還是出現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
前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
反攻初期,烏軍一度取得重大進展,當時西方甚至認為其擊敗俄羅斯指日可待。但因為后勁不足、裝備短缺、美烏分歧等多方面原因,反攻最后還是失敗了。從那以后,烏克蘭就轉入了戰略防御。
入侵庫爾斯克被視為烏軍的最后一擊,去年8月,烏克蘭再一次繞開美國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動突襲,由于該地區防守力量不足,烏軍短時間內占據上風,給俄羅斯造成了一定壓力。
這次行動引發了拜登政府的強烈不滿,但他們拒絕停止向烏克蘭供武。恰恰相反,在任期的最后時刻,拜登加快了對烏克蘭的援助速度,幾乎每隔兩周就會宣布一批新的對烏援助,誓要在特朗普上臺前搬空家底。
然而,特朗普上臺后,一心想要結束俄烏沖突,因此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施壓力度。再加上庫爾斯克的烏克蘭守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澤連斯基試圖以庫爾斯克作為談判籌碼的計劃落空了。
不過特朗普說歸說,也沒真的斷了對烏援助,除了那次和澤連斯基在白宮大吵一架后,曾短暫地切斷了對烏克蘭的情報支持,但隨著澤連斯基求和讓步,很快就又恢復了。
用一名歐洲情報官員的話說,當他們知道美國如何介入俄烏局勢后,普遍感到震驚,畢竟除了親自下場,美國幾乎什么都幫烏克蘭做過了,包括提供俄軍坐標、制定作戰計劃、解禁武器限制等,看似被局勢一步步推著走,實則一步錯步步錯。
特朗普是一個很大的變數,一方面,他希望減少對烏克蘭的干預,并要求烏克蘭盡快償還美國之前的援助,所以在美烏礦產協議中獅子大開口,試圖用一份協議把花出去的錢都拿回來。
但同時,特朗普也不希望烏克蘭被俄羅斯徹底擊敗,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別看他成天吐槽澤連斯基“沒牌硬打”,其實美國何嘗不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么當普京提出烏克蘭先選舉再談判之后,特朗普會那么生氣,普京的話相當于告訴全世界,不管是作戰還是和談,主動權都掌握在俄羅斯手里。這樣一來,特朗普和美國的面子都掛不住了,他氣急敗壞也很正常。
至于接下來如何發展,還是要看各方博弈的情況,別的不說,單論和特朗普打交道這件事,普京在各國領導人中排第二,應該沒人敢稱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