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嘉誠
在被國家敲打后,心存僥幸的李嘉誠選擇“服軟”,長和集團因此推遲交易,惦記巴拿馬港口的特朗普顯然是高興太早了。那么,長和欲推遲港口交易,李嘉誠服軟了嗎?長和集團下一步會如何處理港口交易?美國若能通過貝萊德掌控巴拿馬港口,對中國有何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長和集團推遲交易這一話題說起,為你進行分析。
圖為美國貝萊德
2025年3月,一則關于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擬將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股權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近日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國家以經濟脅迫或霸凌手段損害他國正當權益。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表示已注意到這筆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以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
種種跡象表明,李嘉誠和他的長和集團或許正面臨著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果不其然,港媒隨后報道,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下周不會簽署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意味著交易將被推遲。這場交易看似是企業層面的資本運作,卻因涉及全球貿易咽喉要道和中美戰略博弈,迅速升級為一場牽動國際政治神經的“鎖喉之戰”。
第一個問題:長和欲推遲港口交易,李嘉誠服軟了嗎?
圖為長和集團
長和集團的反應耐人尋味。從表面現象看,在中方明確表態以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稱進行依法審查后,長和傳出下周不簽協議的消息,這很像是在壓力下做出的妥協,畢竟中方的態度和監管部門的行動都給長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細究其措辭,“下周不簽”不等于永久取消,更像是緩兵之計。畢竟,交易若徹底終止,長和需支付巨額違約金,還可能因“違約失信”影響國際商業信譽。
而更深層的壓力來自商業生態。長和集團在內地擁有龐大的供應鏈與融資網絡,若被貼上“危害國家安全”標簽,其與國企合作、銀行信貸乃至市場口碑都可能遭受重創。這種“商業聲譽的雙重枷鎖”,迫使李嘉誠家族不得不重新權衡短期套現與長期利益的得失。 不過,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回應已為事件定調,任何交易需“符合法律法規”,暗示港府不會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為坐視不理。
第二個問題:長和集團下一步會如何處理港口交易?
圖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首先,可能是尋求與中國政府的溝通與合作。長和可能會主動與中國政府溝通,把自己的想法和難處說出來,尋求理解和支持。畢竟中國大陸市場對長和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因為這筆交易和中國政府鬧僵,對長和的未來發展肯定不利。例如,承諾在交易中增設“國家安全條款”,限制美方對港口數據的獲取權限,或推動中方企業參與聯合運營。這種模式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帶一路”項目中已有先例。
其次,可能是重新設計交易結構。長和可能會嘗試重新設計交易結構,以減少政治敏感性。例如,2018年螞蟻金服引入東南亞資本以規避美資控股爭議的案例,長和或可通過引入第三方資本、降低貝萊德持股比例等方式降低政治敏感性。不過,交易核心矛盾在于港口資產的戰略價值,而非單純的股權結構。若美方堅持掌控運營權,任何“技術性調整”都難消中方疑慮。
最后,也有可能最終取消交易??紤]到交易面臨的巨大政治壓力和潛在風險,長和集團可能認為支付違約金雖然損失較大,但相比交易達成后可能面臨的名譽受損和其他后果,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盡管需支付違約金,通常為交易額的5%-10%,即11億至23億美元,但相比交易達成后可能面臨的供應鏈斷裂、融資受限等長期損失,這一選項反而更具性價比。此外,李嘉誠家族在內地與香港仍有大量資產,若因“戰略短視”遭全面圍剿,其商業帝國的根基恐被動搖。
第三個問題:美國若能通過貝萊德掌控巴拿馬港口,對中國有何影響?
圖為巴拿馬運河
第一,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5%的海運貿易,中國約22.7%的進出口貨物經此運輸。若貝萊德掌控運河兩端港口,美方可借“安全檢查”“環保審查”等名義,對中國貨船實施拖延、限流或額外收費。這種“非軍事化干擾”既能打擊中國供應鏈效率,又可規避直接沖突風險。例如,2024年美方曾以“數據安全”為由扣押中國貨輪,導致生鮮商品大規模腐損。
第二,在國際影響力方面,美國掌控巴拿馬港口會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中的主導地位。而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巴拿馬港口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樞紐,美國掌控這里后,在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中的話語權會更大,或推動修改運河通行規則。
例如優先放行盟友船只,變相削弱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和影響力拓展都會帶來挑戰?,F代港口的智能管理系統可實時追蹤貨物種類、航運路線等敏感信息。若美方獲取這些數據,不僅能預判中國經濟動向,還可為制裁中國企業提供“精準標靶”。
圖為瀕海戰斗艦
第三,控制巴拿馬港口將進一步鞏固美國在拉美地區的主導權。美軍南方司令部距巴爾博亞港僅1100公里,可快速部署瀕海戰斗艦,強化對太平洋-大西洋通道的軍事監控。相比之下,中國通過漢班托塔港、吉布提港等“三角支點”構建的替代網絡,仍需數年才能形成等效運力。
總而言之,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一事,絕非簡單的商業交易,而是牽涉多方利益和地緣政治博弈的復雜事件。李嘉誠的“服軟”或許只是權宜之計,長和集團的下一步行動仍充滿變數。而美國若能掌控巴拿馬港口,無疑將對中國的貿易、地緣政治和戰略安全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正如孫子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事件的復雜性和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