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的漢中圍城
1863年初春,太平軍扶王陳得才率領部隊,一步步逼近漢中城。這座位于西北的軍事重鎮,此刻已經搖搖欲墜。城里的情況更是亂成一團。陜西布政使毛震壽,本該坐鎮漢中指揮守城,卻早早找了個理由溜了。他打著“互為犄角”的旗號,帶著隨從和幾箱子細軟,跑到幾十里外的城固縣官衙躲了起來。
臨走時,他留下幾句冠冕堂皇的話,說是要統籌全局,可實際上就是把漢中這座孤城丟給了城里的守軍和百姓,讓他們自生自滅。城外的太平軍一天天靠近,城內的軍民卻連個像樣的主心骨都找不到,只能眼睜睜看著局勢惡化。
真正管事的漢中知府周蕃壽也沒心思守城。他一聽說太平軍來了,第一反應不是調兵遣將,而是忙著給自己撈好處。他派人挨家挨戶敲富戶的門,勒令他們交出銀子,說是捐了錢就能保住自家房子不被拆去修城防。那些交不起錢的,眼看著自家院墻被拆得七零八落,磚頭瓦片堆了一地,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剩下。
富戶們咬牙拿出銀子,周蕃壽卻把這些錢一股腦兒塞進自己腰包,連賬都不記清楚。到后來太平軍兵臨城下,他見勢頭不對,又急匆匆下令放火燒城郊,說是要阻止敵人靠近。火勢一起,風助火威,城外大片民居瞬間被吞沒,半城屋舍化成焦黑的廢墟,濃煙滾滾沖天,連城墻上的守兵都嗆得直咳嗽。
火燒完之后,城郊的景象慘不忍睹。原本整齊排列的房屋只剩下斷壁殘垣,燒焦的木梁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空氣里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百姓們從藏身的地方鉆出來,擠在這些廢墟中間,身上裹著破棉被,腳邊堆著僅剩的幾件家當。
與此同時,周蕃壽卻在府衙里忙得不亦樂乎。他讓人把搜刮來的銀子裝進木箱,一錠錠白花花的銀子被碼得整整齊齊,箱子外還裹上油布防潮。衙役們跑前跑后,把一箱箱銀子搬到后院堆好,旁邊還放著幾袋糧食和干肉,顯然是為他逃跑準備的。
太平軍的鐵腕圍困
陳得才率領的太平軍浩浩蕩蕩抵達漢中城下,這支部隊人數多達二十萬,與此同時,藍大順統領的滇軍也加入了圍困的行列。兩支軍隊配合默契,將漢中城圍得嚴嚴實實,城外的每一個出口都被封鎖,連一條小路都難以通行。
陳得才選擇將指揮部設在城東的金華寺,這座寺廟地勢較高,便于觀察城內動靜。他每天清晨都會召集將士在寺廟前的空地上操練,喊殺聲此起彼伏。
在這場圍困中,賴文光的表現尤為突出。這位后來成為捻軍領袖的將領,當時已是陳得才麾下的一員猛將。他在仔細觀察地形后,向陳得才提議在漢江南岸布下伏兵。漢江水流湍急,地勢險要,是川軍援兵可能經過的必經之路。陳得才采納了他的建議,派出一支精銳部隊埋伏在南岸的蘆葦叢中。
果不其然,不久后川軍前來增援,剛一靠近江邊,就被太平軍的伏兵殺得措手不及。川軍丟下數百具尸體,剩余的士兵慌亂逃散,連武器裝備都來不及帶走。這一戰讓清軍的援兵計劃徹底落空,漢中城更加孤立無援。
賴文光還不滿足于此,他又提出利用油坊街附近的河灣地形作戰。這片區域水勢湍急,河道狹窄,他建議效仿當年石達開在鄱陽湖的戰術,用水勢阻斷敵軍補給線。陳得才聽后當即下令派兵駐守河灣,果然讓清軍后續的救援行動再無機會靠近。
城里餓殍遍地
隨著圍城持續數月,漢中城內的糧食儲備逐漸告急。原本城中儲存的糧草足夠支撐三年,這是漢中作為軍事重鎮的戰略儲備。知府周蕃壽卻將這些糧食當作斂財的工具。他先是克扣守軍的軍餉,把本該發給士兵的糧食私自扣下,轉手賣給城內的糧商換取銀子。接著,他又派人將糧倉里的存糧偷偷運出城外,賣給周邊地區的黑市商人,換來的錢財全數裝進自己的箱子。
到圍城中期,糧倉里只剩下薄薄一層稻殼,連老鼠都找不到多少吃的。饑民們聚集在文廟的廊柱下,衣衫襤褸,手里拿著破碗,眼巴巴地看著衙役們將最后幾車稻米運往軍營。這些糧食名義上是給守軍補充體力,可實際上大部分都被周蕃壽挪用,剩下的才勉強分到士兵手里。
城內的絕望在一天天加劇。一名年輕書生看不下去這一切,趁著夜色爬上城墻,用匕首在青石上刻下“官倉鼠雀肥,餓殍滿街衢”十個大字。字跡歪歪斜斜,帶著血跡,顯然是用盡全力刻下的。第二天清晨,巡邏的清兵發現了這些字,當場將書生拖下來,用木棍活活打死。
他的尸體被扔在城墻腳下,很快就凍得硬邦邦的,沒人敢去收尸。與此同時,城外的太平軍卻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攻城。藍成春,這位祜王,早年在廬州保衛戰中就以擅長地道戰聞名,如今他帶著工匠日夜趕制云梯。這些云梯用堅韌的竹木制成,每架長達數丈,頂部綁著鐵鉤,專門用來攀爬漢中的高墻。
城內的百姓在這場饑荒中各尋出路。一些人選擇守在家中,把僅剩的糧食藏在地板下,每天只吃一點,希望能撐到戰事結束。還有些人拖家帶口試圖逃離,他們背著破舊的包裹,沿著城墻根摸索出路,可往往還沒走遠就被太平軍的斥候抓住,只能無奈返回。
另有一些年輕人走投無路,干脆加入清軍當兵,只為能分到一口飯吃。這些新兵大多沒經過訓練,手里拿著生銹的長矛,被派到城頭站崗,可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清,就已經被餓得頭暈眼花。城內街道上,饑餓的百姓開始翻找一切能吃的東西,樹皮被剝得干干凈凈,連路邊的枯草都被嚼過。
城破那一夜
1863年8月20日的深夜,盧又雄率領的叛軍在這天夜里突然倒戈,他們趁著夜色在北門點燃了火把,火光迅速蔓延開來,燒毀了北門的木制城樓和附近的防御工事。濃煙滾滾中,城墻上的清兵還沒來得及反應,太平軍已經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陳得才親自指揮部隊,從北門缺口蜂擁而入,二十萬大軍如潮水般沖進城內,腳步聲震得地面微微顫抖。清軍守兵試圖抵抗,但人數懸殊太大,很快就被太平軍的刀槍逼退,城內的街道迅速被占領。天亮時分,陳得才騎著戰馬進入東關,這里的街道已經被先前周蕃壽下令燒毀的火勢熏得一片焦黑。
賴文光緊隨其后,帶著一隊士兵清理城內的尸體。這些餓殍大多是圍城期間餓死的百姓,身體瘦得只剩皮包骨頭,手指深深嵌入青石板的縫隙里,顯然是臨死前還在拼命掙扎。太平軍進城后,街道上堆滿了這樣的遺體,清理工作刻不容緩。陳得才下令以每具尸體二百文的價格,雇傭城內幸存的百姓協助清運。
這些百姓拖著疲憊的身體,用破舊的木板車將尸體一車車運到城外。幾天之內,城外陸續堆起了四座巨大的“萬人冢”,每一座都是用黃土夯實而成,上面插著幾根簡陋的木牌,記錄下這場戰爭的殘酷代價。清理過程中,太平軍士兵還發現了一些清兵的遺物,比如散落在街角的破盔甲和斷矛,這些都被收繳起來,堆放在東關的空地上,準備日后分配給部隊使用。
開倉放糧與后續命運
陳得才占領漢中后,第一時間帶人進入府衙,翻查周蕃壽留下的賬冊。這些賬冊記錄了知府多年來的貪污明細,密密麻麻的數字顯示,他私吞的軍餉和稅銀加起來,竟然足夠十萬大軍吃上整整半年。
陳得才立刻下令打開城內的糧倉,將僅剩的糧食分發給饑餓的百姓。太平軍士兵挨家挨戶通知,組織人手將一袋袋稻米和麥子運到文廟分發,幾天之內,城內的饑民終于吃上了久違的熱飯。
與此同時,他特意派人檢查了城固縣的糧倉,發現里面還囤積著不少糧食,顯然是毛震壽逃跑時來不及帶走的。他下令將這些糧倉封存,不許動用,并讓人傳話出去,說是要留給毛震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官倉”,以此羞辱這位棄城而逃的清廷官員。
遠在南京的洪秀全此時正焦頭爛額,天京被清軍圍困已久,城內的糧食和兵力都捉襟見肘。他派出的信使根本無法突破重圍,自然也無暇關注漢中這邊的情況。漢中的勝利卻實實在在地為太平天國爭取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陳得才占領漢中后,不僅穩定了西北戰線,還通過繳獲的物資補充了部隊的給養,讓太平軍得以繼續作戰半年之久。
到了1864年春天,洪秀全下詔命陳得才率軍東援天京,希望借助他的力量解天京之圍。陳得才接到命令后,立即整頓部隊,帶著漢中戰場的士兵和物資東進。然而,天京的局勢已經無可挽回,同年7月,天京被清軍攻陷,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的核心徹底瓦解。
失去天京后,陳得才帶著殘部轉戰安徽一帶,與清軍展開了數次激戰。11月,他在霍山附近遭遇清軍圍剿,部隊損失慘重,糧草斷絕,身邊只剩數百名士兵。最終,他選擇自盡。
參考資料:[1]陳炳章.太平軍遠征西北[J].蘭州學刊,1983(2):57-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