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亞軍
長和賣港口事件走到目前,無論對李嘉誠家族,還是對國家,乃至長和的其他股東,都已經是很有遺憾,也很有損傷的。
而它或許可以做得更好點。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但也必須企業家的努力奮斗。
包括李嘉誠,他充分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但也始終是個人奮斗的成功榜樣。
真正能夠建立一個成功企業的企業家,都會有足夠的智商清醒地知道,與自己的國家、民族對立,無疑是斬斷自身發展根系的自絕之路,一定會導致災難性后果。
真正締造一個成功的大企業,也是殊為不易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除非瘋魔了,不想過了,否則,即便是自私自利的商人,即便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也不會有主動站到國家和民族對立面的意愿,把自己拋向黑暗與深淵。
當今社會,國家的成功,也必須企業的奮斗與成功。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濟奇跡,離不開無數企業成長與成功的貢獻,更離不開企業家精神成長與成功的貢獻。是曾經的“單位”變成了“企業”,“產銷計劃”變成了“市場供需”,“執行命令的螺絲釘”變成了“主人翁”, 14億人的創造力與活力才蓬勃釋放。
國家如果讓企業無所適從,動蕩不安,甚至以官僚體系和權力任性讓企業家精神凋零,無異于自廢經濟經脈,也注定會導致民族的災難。
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除非不想過了,否則也不會有破壞,甚至摧毀企業與企業家利益和信心的主觀意愿。
沒有“傷害”的主觀意愿,不代表不會有“傷害”的事實發生。
大變局時代,很多事的底層邏輯都在變,今天還是正確的事,明天可能就是錯誤的,很多事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甚至好心也會辦壞事。
李嘉誠的港口賣成了親者痛仇者快,不仇不親者看笑話,最關鍵就是時代變了。相同的買賣,如果放在10年、20年前,一切都會不同。
回到3月4日宣布買賣之前,回到特朗普放狠話導致局面突變之際,這件事可謂是,國家有國家的挑戰,企業也有企業的不易。
而類似的事情,或許才剛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給大家都上了一課,應該從中學習的,恐怕不只有李嘉誠。
少一些道德綁架式的輿論審判和隔空喊話,多一些溝通、對話機制和平臺;少一些猜疑和防備,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培育理性對話的公共空間,讓專業問題回歸專業討論,甚至讓預防性制度安排跑在事情的前面,或許應該是這堂課的關鍵詞。
比“商人無祖國”更可怕的言論,是“祖國可以無商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的愛國者,偉大的國家也應該努力呵護企業家的前行。
大變局時代,企業家更需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熔鑄一體的智慧,為國家戰略服務,國家也更應超越管控與服從的舊思維,建立共生與共榮的新理念,為企業護航。當企業家與國家,雙向奔赴,命運共同,民族復興的鋼鐵長城就更加堅不可摧。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