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新疆在蒙古時期隸屬于察合臺汗國。到了明代,蒙古帝國開始分崩瓦解,察合臺的后裔于新疆南部建立了完全伊斯蘭化的葉爾羌汗國。
可是后來這個葉爾羌汗國被強大的宗教勢力和卓家族掌控。“和卓”在伊斯蘭教中表示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孫。在新疆的這個和卓家族在他們的頭目阿雜木逝世后,他的兒子們為爭奪教權而紛爭不斷。其中一個兒子抵達新疆的喀什噶爾傳教,并創立了黑山派。而后,他的另一個兒子也來到喀什噶爾,創立了白山派。他的后裔們在新疆南部被稱為和卓,受到當地人的狂熱尊崇。由于黑山派率先來到喀什噶爾,當地的蒙古汗王和民眾對其更為擁護,白山派則遭到了排擠。
此時,白山派的和卓阿帕克霍加前往北疆,勾結有意吞并南疆的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雙方里應外合,推翻了葉爾羌汗國的察合臺后裔。自此,白山派的和卓家族成為準噶爾蒙古的附庸,統治著新疆南部。后來,噶爾丹被康熙擊敗后自殺,其侄子掌控了準噶爾。他看不慣和卓統治南疆,于是出兵攻占了南疆地區,并親自挑選本地信任的首領來進行管理。準噶爾部還將黑山派和白山派的和卓后裔關押起來,其中就包括白山派后裔阿帕克霍加的兩個孫子,即后來人們所說的大和卓波羅尼都與小和卓霍集占。
到了乾隆時期,準噶爾汗國爆發大瘟疫,五十歲的噶爾丹策零在伊犁染病離世。準噶爾汗國內部因此掀起了激烈的權力爭斗,爭奪權力失敗的準噶爾貴族表示愿意歸降大清,并向乾隆借兵。乾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認為此次是徹底消滅準噶爾、占領新疆的絕佳時機。由于準噶爾大瘟疫致使大量人員喪生,這直接助力清軍最終徹底剿滅準噶爾,成功收復新疆。
乾隆擊敗準噶爾之后,得知被準噶爾囚禁的大小和卓在南疆具有一定影響力。為保障南疆地區的社會安定,乾隆施恩將他們釋放,并讓他們回去管理南疆。乾隆原本以為他們會感恩,好好治理南疆。未曾想,大小和卓當面感激涕零,回到南疆后卻立刻反叛。無奈之下,清廷只得再次出兵收復南疆。清軍最終誅殺了大小和卓,并帶走了他們的家眷,然而清軍卻遺漏了一人,名叫薩木薩克。薩木薩克是大和卓的一個小妾所生,因這個小妾后來離開了大和卓,所以清軍當時有所疏忽。可就是這一疏忽,引發了無盡的后患。
乾隆收復新疆后,發現新疆根本沒有成熟的政治制度,大多數百姓都目不識丁。宗教貴族和阿訇們憑借權力肆意剝削底層民眾。乾隆為改善此種狀況,在北疆建立農墾兵團,從內地派遣軍隊,戰時打仗,閑時種地,吸引內地移民定居。乾隆決定維持南疆原有社會結構,同時禁止內地人向南疆移民,因為他擔憂移民與當地人因語言和風俗差異而產生沖突。清政府在南疆選用當地貴族為官。但此官員需由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襲,必須遵守清朝律法,接受清廷監督。清朝政府尊重當地宗教制度,但嚴禁宗教貴族阿訇介入政治制度。清廷插手南疆管理后,極大改善了底層老百姓的生活,但宗教阿訇的政治權力被剝奪,只保留了宗教影響力,他們仍能掌控老百姓的精神信仰,這便是新疆后來產生動亂的內在原因。
清廷管理新疆,每年需耗費三百萬兩白銀用于行政管理和軍費開支。這筆錢在新疆無法自給,只能從內地各省調撥。而且由于新疆當地生產力有限,一些生活所需物資無法就地完全解決,又不可能從遙遠的內地運來,所以大部分都向中亞國家采購,這些錢也就流向了中亞國家。與新疆接壤的中亞國家浩罕汗國,將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的物品銷往新疆,又把中國新疆的物品賣往這些地方。通過這種貿易,浩罕汗國賺得盆滿缽滿,迅速發展成為中亞地區的軍事強國。
浩罕汗國強盛之后,變得貪得無厭,它希望清廷降低對其商隊的稅收,但被清廷拒絕。浩罕汗國于是找到之前被清軍疏忽遺漏的大和卓之子薩木薩克,出資資助他,讓他在南疆與阿訇們聯系,密謀在南疆挑起動亂。等到薩木薩克去世,他的兒子張格爾卻妄圖奪回南疆,恢復和卓家族的威望。張格爾聯合南疆權力受限的阿訇們,加上中亞國家的資助和英國人的協助,迅速集結了十萬大軍,企圖恢復和卓家族的統治。此時已是道光皇帝時期,國力已無法與乾隆時期相提并論。道光皇帝深思熟慮后,認為祖宗留下的土地不能在自己手中丟失。在相對較大的財政壓力下,咬牙派出兩員猛將楊遇春和楊芳,率領三萬大軍,不到一年便平定了張格爾之亂,收復了南疆。
張格爾之亂
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著清廷被英法聯軍擊敗,通過威逼利誘,迫使清廷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將外興安嶺、庫葉島以及海參崴全部割讓,并在新疆的三個城市設立領事,獲得了治外法權。而且他們得寸進尺,想趁著中國內亂,重新劃定西部邊界,在西部搶占一塊土地。
清朝原本在新疆北部的駐軍實力雄厚,但是一部分被調往內地平定太平軍,剩下的原本也足以駐守新疆。但沒想到1862年西北的穆斯林起事,陜甘回變爆發,馬化龍、妥得璘與俄國相互勾結。俄國為他們提供大量武器,妥得璘為了占領新疆,答應俄國做內應。有了內應之后,沙俄迅速出兵入侵新疆北部。當時駐扎在新疆的軍隊戰斗力還是很強的,他們和俄國軍隊進行英勇的對抗。雖說俄軍兵力和武器都強于清軍,但武器優勢并不明顯。當時的俄國與英國、法國相比,戰斗力還差一個檔次,并非那么強大,而清軍又能夠憑借多年修建的防御工事,讓俄國軍隊難以推進,雙方僵持了半年多。這次出兵新疆對俄國而言屬于遠征,需要耗費大量軍費,如果再無法攻克,俄國就必須退兵。就在這時,俄國人幫助妥得璘和索煥章先是策動了庫車的叛變,接著又占領了烏魯木齊。
清軍當時正在抵御外敵,內部出事猶如一把利刃直插心臟,徹底無力回天。俄國此時也已是強弩之末,再無能力向前推進,但他們已經擁有了要挾清廷的籌碼。俄國駐北京公使立即與恭親王展開談判,要求清廷割地賠款,否則絕不退兵。諷刺的是,俄國公使對穆斯林占領烏魯木齊的情況居然比清廷還要清楚。清廷堅決表示不是俄國打敗了清軍,所以不接受賠款。俄國公使也有些底氣不足,畢竟這并非軍事上的勝利,而是趁機敲詐,于是做出讓步,放棄了賠款的要求。但在土地問題上,俄國毫不退讓,清廷由于實在無法多線作戰,只得簽訂協議,讓俄國乘火打劫,割去了中國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同時,也正因這場戰役,讓左宗棠了解了俄軍的真實實力,左宗棠知曉俄國軍隊并非吹噓的那么強大,從而在日后的新疆戰場上有了與俄國人抗衡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