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官網消息,日前,中印外交部官員在京舉行磋商,雙方強調將共同落實領導人共識,推動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過去幾年,中印關系因邊境沖突陷入僵局。印度總理莫迪曾以強硬姿態迎合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甚至出臺政策限制中國投資、禁用多款中國應用。然而,2025年3月以來,莫迪頻繁釋放緩和信號,稱“中印應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確保分歧不升級為爭端”,并強調兩國“健康且自然的競爭”。這種轉變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壓力下的戰略選擇。
莫迪資料圖
2024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資暴跌82%,創20年新低,制造業增長疲軟,GDP增速滑至5.4%。與此同時,中印貿易逆差持續擴大,2023年突破1000億美元,印度亟需吸引中國資金和技術填補產業鏈短板。莫迪坦言:“邊境爭端得不償失”,印度在軍事對峙中耗費巨資卻未獲戰略優勢,反使經濟雪上加霜。
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印度加征“互惠關稅”,涉及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直接威脅印度電子制造業發展。印媒直言,美國施壓將印度“逼到墻角”,迫使莫迪政府將中國視為對沖風險的選項。
2025年初,印度政策制定者開始討論放寬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包括恢復直航、簡化簽證、削減關稅等。被禁5年的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已通過授權模式重返印度市場。印媒分析,此舉旨在縮小貿易逆差,并為“印度制造”計劃引入中國技術和資金。
中印第33次邊境事務磋商聚焦劃界談判與跨境基建合作,試圖將臨時撤軍協議升級為長期管控機制。莫迪稱“雙方正努力恢復至2020年前狀態”,但印外長蘇杰生仍將邊境問題視為關系核心,凸顯印度高層內部分歧。
莫迪資料圖
雙方強調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框架下深化協作,共同倡導“全球南方”多極化。若能在跨境基建融資等領域達成合作,或為雙邊關系注入穩定性。
2020年沖突后,印度單方面推翻共識、封禁中國應用的行為屢見不鮮。即便當前釋放善意,莫迪政府仍保留“競爭”話術,試圖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印媒警告,國內強硬派可能以“對華軟弱”為由施壓,政策轉向或遇阻力。
在中印磋商關鍵期,美助理貿易代表赴印討論供應鏈合作,情報總監加巴德則以“共享情報”名義介入邊境動態監測。美方試圖通過安全與經濟議題的雙重布局,削弱中印合作勢頭。
莫迪的“示好”能否轉化為實質進展,仍需觀察。短期看,恢復直航、產業鏈互補(如電子制造)或成合作突破口;長期則取決于印度能否在邊境問題、政策穩定性上展現誠意。
莫迪資料圖
對中國而言,印度的“戰略投機”屬性始終存在。與其期待莫迪“徹底轉向”,不如以經濟紐帶強化利益捆綁,同時以多邊合作稀釋美國干預。正如中國駐印大使所言:“中印可實現龍象共舞,但需共同邁出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