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康復未來。”
當AI技術再度掀起全球“智造”熱潮后,一場由上海理工大學參與主辦的世界康復機器人大會,云集了來自20多所國際頂尖高校的專家學者,超前謀劃機器人技術賦能“康復產業發展的技術核爆點”,將上理工這所中國“制造業的黃埔軍校”再度推向先進制造業的前沿。
這座肇始于1906年的百年學府,始終與技術變革的脈搏同頻共振,通過與國立高級機器職業學校、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合并,上理工奠定了今天的學科體系,逐漸構建起覆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的64個本科專業體系,其中以工學領域的成就尤為耀眼。
相關數據顯示,該校21個學科在教育部評估中嶄露頭角,光學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等學科穩居全國前30%行列,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同樣穩居國內高校前列,在工程學高等教育領域中刻下鮮明的“上理印記”。
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支由院士領銜、國家級人才匯聚的精英團隊,不僅推動上理工近年來在光學、電子、人工智能等交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更能在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Science & Applica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各類國際頂尖期刊上持續發出“中國工程”的強音。
為了讓學術的星火燃成科研進步的動力,上理工構筑起“協同發展”的創新矩陣,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上海電纜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共建“機械工業共性技術上海研究院”和“機械工業上海研究生院”;與中國商飛、上海電氣、華為等企業開展全面合作,共同圍繞大學科技園和廣布于長三角的近40個科技轉移工作站,將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為可靠理論支持,反哺學科專業體系的均衡提升——
在2024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上理工康復工程專業拿下全國第一,是該校探索醫學與工學融合成果的直觀展示;新媒體技術位列國內高校第二,展現著傳統工科院校在數字時代的創新突圍;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亦有不俗的表現,它們或聚焦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技術研發,或注重機械制造行業的技術革新;或探索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的前沿應用,為我國能源產業結構轉化、光電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聯系就業方向來看,這些優勢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就業率保持于95%以上,廣泛分布于全國30個省級行政單位,主要流向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富庶地區,超3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世界或中國500強企業;國有企業,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就業比重近50%;畢業生質量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從“醫工學堂”“制造業黃埔軍校”,到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轉化”的創新鏈,上海理工大學始終在探索中前行。對于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而言,這里不僅是汲取知識的殿堂,更是孵化理想的沃土。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