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航的飛機座椅成了全網熱議的焦點。不少乘客吐槽,新換的座椅薄得像“刀片”,坐上去硌得慌,腿都伸不直,高價機票的體驗還不如廉價航空。有人戲稱:“南航這是要把飛機改成公交車!”可仔細想想,這事兒真只是“座椅太薄”那么簡單嗎?
一、資本的游戲: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乘客的“血肉”
南航為啥要換座椅?官方說法是“輕量化”“節能減排”,但明眼人都看得懂:每架飛機多塞十幾二十個座位,一年能多賺3個億。這年頭,航司虧損是常態,南航過去五年虧了600多億,燃油成本占了大頭。為了活下去,砍餐食、壓成本、擠空間,似乎成了唯一選擇。
可問題來了:飛機是掙錢的工具,但乘客買的是服務,不是“受罪券”啊! 你花1000塊買張機票,腿卻卡得像坐高鐵二等座,甚至不如廉航寬敞,這錢花得冤不冤?更扎心的是,其他航司也在跟風搞“刀片椅”,整個行業卷成一片。資本逐利的鐮刀,割得普通人連“舒適的遮羞布”都沒了。
二、社會病了?資本只認錢,誰管普通人舒不舒服?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這沒錯。但當它成為社會運轉的“唯一指揮棒”,問題就來了。比如:
公共服務變味:醫院要創收,掛號費漲了;學校搞私立化,學費漲了;連飛機座椅都要“減配”,只因“資本不關心你舒不舒服”。
普通人成了韭菜:航司虧損時,乘客買單(漲價、縮水服務);航司賺錢時,錢進了資本口袋,員工工資未必漲。就像網友說的:“我們不是反對賺錢,是反對賺黑心錢!”
長期主義消失:企業為了短期利潤,砍掉研發投入、壓榨員工、透支口碑。南航座椅再薄,能省幾個錢?但口碑塌了,乘客下次還會選你嗎?
三、資本社會病的解藥:別讓“賺錢”成了唯一信仰
有人說:“資本逐利天經地義,不滿意就別坐啊!”可問題是,普通人哪有得選?高鐵擠、大巴慢、自駕累,飛機幾乎是唯一選擇。這時候,企業更該講點良心——賺錢可以,但別把普通人當炮灰。
看看那些真正活得長久的企業:蘋果靠創新,特斯拉靠技術,海底撈靠服務。它們賺得多,但至少讓消費者覺得“值”。反觀某些企業,天天琢磨怎么從用戶身上“摳錢”:會員費、超前點播、隱形扣費……資本一旦只認錢,社會就會變成“零和游戲”——你賺得盆滿缽滿,我活得越來越憋屈。
四、我們能做什么?
別沉默:吐槽、投訴、用腳投票。南航座椅事件后,已經有不少人避開相關航班。消費者的態度,才是改變企業的關鍵。
支持有底線的企業:多光顧那些愿意“慢一點賺錢”的品牌,比如胖東來、新消費品牌“觀夏”。
推動規則完善:呼吁監管部門管管“隱形剝削”,比如強制規定座椅最低舒適度、限制航司“縮水式降本”。
最后說句大實話:資本沒有錯,逐利也沒錯,但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讓普通人活成“利潤表上的數字”。南航的“刀片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資本的貪婪,也照出了我們的無奈。什么時候,企業能明白“用戶體驗才是真金白銀”,社會才算沒病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