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綜合媒體30日報道,目前,有兩個同時發生的事件意味深長。一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交了一份新的礦產協議,這個協議的條款遠遠超過先前的方案,主要內容是要求烏克蘭把所有礦產資源開發的收益轉入一個聯合基金會,基金會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管理,董事會由5人組成,其中3人為美方指定。基金會收到的錢先用于償還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戰爭經費,還必須要支付4%的利息,等全部還完錢后,烏克蘭才能使用基金收益用于重建,可以看出,美國的這個新礦產協議是要完全控制烏克蘭的所有礦產資源。
另一個是萬斯跑到格陵蘭島,聲稱要保護格陵蘭島的安全。我們看這兩件事似乎沒有關聯,但背后卻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當下的美國正在急于尋找稀土等關鍵礦產資源。美國的這些做法,就連美國媒體也看不下去了,彭博社28日發表評論文章,直言美國在尋找關鍵礦產資源的道路上,可能已經“走火入魔”。
美國對關鍵礦產資源極度渴望,根源就在美國對這些資源的高度依賴。從半導體、雷達,到電動汽車電池,許多關鍵產品的生產都離不開稀土等礦產資源。原本美國是可以從中國進口這些關鍵礦產,來滿足美國的制造業需求,但特朗普上臺后,不斷對中國加征關稅,對中國科技公司實施制裁,嚴重破壞了中美貿易關系。
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對美國實施了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目前,中國憑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完善的產業布局、以及合理的資源調配策略,在一些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穩坐主導位置。反觀美國,在這些關鍵礦產方面嚴重依賴進口,其重建供應鏈的進程更是如蝸牛爬行般緩慢。而缺少稀土等關鍵礦產,對美國軍工企業影響重大,未來發展將會舉步維艱。
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美國可謂是絞盡腦汁,提出了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設想。從荒謬的“吞并加拿大”計劃,妄圖將鄰國豐富的礦產資源納入囊中;到異想天開的“購買格陵蘭島”之舉,試圖通過金錢交易掌控格陵蘭島潛在的巨大礦產寶藏;再到利用地緣政治沖突“武裝烏克蘭”,其背后隱藏的也是對獲取烏克蘭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的總體盤算。這一系列的計劃與行動有著共同的核心,那就是為美國獲取更多的關鍵礦產資源。
然而,美國的這些應對策略都大錯特錯。就拿烏克蘭礦產開發項目來說,不僅商業可行存疑,而且開發過程還費時費力。從現實角度看,烏克蘭長期處于戰火之中,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礦產開發,無疑困難重重。而原本加拿大和格陵蘭島在關鍵礦產開發上似乎有意與美國合作,但特朗普一上臺就發出威脅、恐嚇,這種蠻橫的行為徹底破壞了合作氛圍,讓美國陷入了外交困境,為獲取礦產資源加大了難度。
美國這種“走火入魔”式的搶奪行為,不僅無法解決其面臨的問題,反而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在國際上,美國破壞了正常的國際合作秩序,損害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讓世界看到了美國霸權主義的真面目。在國內,這些不切實際的策略分散了政府的精力和資源,阻礙了美國自身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證明,企圖通過威脅、恐嚇等不正當手段獲取關鍵礦產資源是行不通的,即使拿到了烏克蘭的稀土,也無法正常加工。美國只有摒棄霸權思維,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才是解決其關鍵礦產困境的正確之道。否則,美國將在“走火入魔”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終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