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勛
3月27日,有媒體報道,谷歌決定停止安卓開源項目(AOSP),直指谷歌將“閉源”安卓,直接給國內的科技圈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
不過,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谷歌方面的確認。在美國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的一篇報道中,谷歌否認了“閉源”這一簡單粗暴的說法。
開源中國董事長馬越向36氪表示,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未來安卓系統將不會遵循 OSI(開放源代碼促進會) 所定義的開源方式去運作,而是以一種「商業化代碼開放」的方式去運行。也就是說,安卓不算是“閉源”,而是不再向沒有獲得谷歌授權的伙伴開放。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安卓的這一變化,沒有明顯的政治推動跡象,更像是一項基于谷歌現狀做出的商業決定。
從短期來看,這一調整暫時不會對大的硬件廠商、終端用戶產生太大影響,但在不久的將來,谷歌的這一決定,或許正在隱秘動搖過去安卓和蘋果生態兩極抗衡的格局,也潛藏著谷歌在AI時代的野心。
安卓開源,吃力不討好
在過去,安卓一直以來堅持雙線開發的模式,先由內部開發,再對外部開放。
這種內、外部雙線并行的模式,幫助谷歌嚴格把控質量,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與此同時,谷歌得以保證項目運行核心的純凈,避免外部開發者對核心過多染指。
更重要的是,這種相對開放的雙線開發模式,在過去十幾年里令谷歌得以與蘋果封閉的iOS生態相互抗衡,快速聚攏了一個龐大的軟硬件生態。
只是,這種模式實際運作時卻帶來了不少麻煩。比如,當內部和外部的開發進度不完全一致時,谷歌就需要投入額外資源,協調開發進度,解決代碼沖突。
AOSP
在手機市場充分成熟的當下,這種雙線并行的開發方式不僅無法帶來過去那般的高增長,還衍生出種種困擾,比如高維護成本、低開發效率等等。因此,這種吃力不討好的開發模式難以避免被拋棄的命運。
而在過去幾年,為了投入AI,谷歌的資本開支持續高企。根據財報數據,谷歌2024年年全年資本支出達到750億美元,其中第四季度更是同比激增52%,花錢的速度遠遠高于其賺錢的速度。
為了給AI投入讓路,其他部門的支出都在持續收縮,其中,安卓的部門在2025年年初已裁員15%。而砍掉AOSP外部分支,也是為了省錢。根據谷歌方面的數據,為了維持AOSP這一全球最大的開源項目,谷歌去年的花費高達8億美元。
從商業的角度,谷歌的這一項調整完全是意料之內。“過去一眾開發者對于谷歌是幫助,但現在人家可能認為是噪音”,馬越表示。
大廠安全,小廠跌倒,利好鴻蒙
大部分終端廠商長久享受安卓的好處,但當它不再開源,對下游一眾硬件廠商的影響如何?
在過去,手機廠商們基于安卓做了二次開發,打造各自的操作系統(包括OPPO ColorOS、vivo OriginOS、小米 HyperOS等等)。
多位手機行業人士向36氪表示,安卓的調整,并不影響各類手機操作系統的正常使用、后續更新——這些手機廠商早已獲得GMS,是安卓的授權伙伴。
大硬件廠商暫時巋然不動,散兵游勇就沒那么幸運了。
除了手機,全球大量終端(XR、AI硬件等等)也同樣基于AOSP進行二次開發,這些廠商并未獲得谷歌認證。一位行業人士表示,未來小的開發者、小硬件廠商如果不乖乖向谷歌交授權費用,眼前只有三條路——
要么停留在安卓老版本,意味著無法更新最新技術。
要么自己投入更大的資源自主開發操作系統。
要么只能徹底轉向其他的解決方案(比如鴻蒙的開源項目OpenHarmony)。
停留在舊版本,無異于將產品拋棄在商業競爭洪流;開發操作系統任重道遠,零散的小開發者們難以完成,顯然第三條路更穩妥些。
一位鴻蒙開發者表示,國內大部分廠商在鴻蒙系統上有了一定的戰略布局,但是否真正遷移進鴻蒙系統,過去觀望者眾多——鴻蒙生態系統的成熟度、適配與遷移的成本、地緣政治因素,都是令大家猶豫的關鍵因素。
而安卓如今的這項調整,無異于釜底抽薪,接下來也或將間接加速鴻蒙普及。
或許,AI才是終極目的
當安卓不再向大多數玩家開源,短期內殺傷力有限,但行業內則傳遞出一絲擔憂。
前述開發者向36氪表示,安卓此時大搞“簡約版本安卓”,革“華強北”山寨機”們的命,在手機格局既定的當下完全沒有意義,谷歌的主要目的或許不僅僅是節約,更有可能是希望通過給安卓“造墻”,鞏固安卓話語權,為谷歌的Gemini大模型的服務找入口。
Gemini大模型
馬越向36氪拋出一個例子——“未來蘋果手機后臺是調用deepseek?還是BAT的大模型?”
他表示,“當然是蘋果想換掉誰就換掉誰,計費模式也是底層操作系統控制的,一切控制權完全在蘋果手里”。
同樣的道理,未來變得越來越封閉的谷歌,也很有可能通過掌握操作系統這一入口,進而牢牢控制住其上的所有應用,在人工智能時代控制住模型調用權,和商業模式的設計權。
如今,手機廠商們與安卓的關系也在發生微妙變化。當虎視眈眈的手機廠商們提出了各自的AI規劃,紛紛從生態系統層面動刀,大有掀桌勢頭。此后的谷歌,也需要構造新的話語體系,讓手機廠商在人工智能時代依舊相隨。
不過,谷歌的野心是否成真,這一切還只是硬件行業從業者們現下的擔憂和推測。變革后的安卓生態如何與谷歌的AI服務打透、谷歌對手機廠商們的商業模式是否重新設計,所有的設想還沒有塵埃落定。
但,這絕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信號。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