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總是令人神經緊繃,人心惴惴,2022年央視315晚會爆出的土坑酸菜,除了影響到涉事企業,也沉重打擊了整個酸菜魚品類的大小餐飲品牌。在今年的315前期,媒體就已經曝光多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存在多項食品安全問題:使用存放多日的發酸食材、顧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等。
食品問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人才儲備的大學生群體自然是關注對象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有所高校領導現身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為學生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這所高校就是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3月12日中午,校長齊磊端著餐盤坐在學生中間,深入學生餐廳開展安全檢查與陪餐工作,邊吃邊聊的場景讓這所農業院校的育人溫度變得具體可感,校長把筷子伸向餐盤里的飯菜這種普通的日常檢查背后,折射出的是學校對學生成長每個環節的用心守護。
食品安全從來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需要實打實的行動,甘農職院齊磊校長帶著職能部門負責人從食材采購臺賬翻到后廚操作間,從餐具消毒記錄查到食品留樣柜,每個環節的仔細盤問都像在給食堂做"全身體檢"。當聽到食堂負責人介紹凌晨四點半開始準備當日食材時,該校領導們沒有止步于口頭表揚,而是立刻關注到工作人員的作息保障問題。
這種既抓食品安全紅線、又重人文關懷的管理思維,讓制度化的檢查變成了有溫度的對話。學生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食堂窗口里標注的"校長推薦菜",其實都源自這些餐桌旁的閑聊——哪道菜既營養又實惠,哪種面食最受北方學生歡迎,這些細節都成了改進服務的依據。
這種對學生生活的重視早已超越了"吃飽"的基本訴求。在甘農職院,后勤服務被視作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當校領導在陪餐時認真記錄學生關于"冬天飯菜保溫"的建議時,他們思考的不僅是餐飲服務,更是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
這種關懷還體現在很多看不見的細節里:宿舍樓里定期檢修的暖氣片,教學樓增設的直飲水機,雨季來臨前疏通的下水管道,都在默默構筑著學生的安全感,就連校園超市的物價公示欄,都透著學校把學生當自家孩子疼的樸實勁兒。
將心比心的服務理念也催生了更多創新舉措。食堂開設的"家鄉味道"窗口,讓遠離故土的學生嘗到媽媽菜的味道;定期舉辦的"食堂開放日",邀請學生代表參與食材驗收;后勤部門建立的線上反饋平臺,保證學生的意見兩小時內必有回應。這些舉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閉環: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單向管理到雙向互動,學生在參與中體會著校園治理的民主性,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著責任意識。
這所扎根西北的農業院校,正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詮釋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當校領導坐在食堂里和學生啃著同樣的花卷,當后勤人員為糖尿病學生專門定制食譜,當宿管阿姨記住每個孩子的生日,這些點點滴滴都在編織著有溫度的育人網絡。
在這里,食品安全是底線但不是終點,讓學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學得安心,才是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追求。這份關懷藏著的是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特有的育人智慧——把對土地的責任、對生命的敬畏,都化作了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細致關照。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