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對著鏡頭警告澤連斯基:"想退出礦產協議?那你可能就會有麻煩了!"語氣之強硬,就像電視劇里甩出"天價違約金"的霸道總裁。
并且特朗普還很直接地說:“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他永遠不會成為北約的成員國,澤連斯基應該會明白這一點。”
披著羊皮的"資源收割機"
這場橫跨大西洋的資源掠奪大戲,正隨著白宮最新版的礦產協議草案,讓俄烏戰爭陷入看不清的迷霧當中,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俄烏停戰協議什么時候才會簽署。
根據路透社爆出的劇本,美國給烏克蘭遞來的根本不是"救命稻草",而是份精心設計的"資源套娃協議"。
新草案要求烏克蘭所有礦產收益必須轉入由美方控股60%的聯合基金,這操作堪比當年殖民者用玻璃珠換曼哈頓島的升級版。
更絕的是,美國人聲稱援助了5000億美金,烏克蘭官方賬本卻顯示只有1500億——這中間3500億的"援助空氣",怕不是都折算成未來礦產收益的期權了?
澤連斯基的回應堪稱當代外交辭令的"端水大師":既不承認軍事援助是貸款,又不說新協議是否包含這個條款。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基輔現在就像被卡在旋轉門里的倉鼠——往前走要交出稀土礦,往后退可能連現有的援助都保不住。
畢竟美國人連"二級關稅"這種經濟核武器都搬出來了,這出戲碼越唱越歪的關鍵,在于協議里依然對安全保障只字未提。
白宮這波操作堪稱"空手套白狼"的教科書:用軍事援助當誘餌,用經濟制裁當鞭子,既要烏克蘭的稀土資源,又不肯給出任何安全承諾。
特朗普的"交易藝術"
特朗普威脅要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征收25%-50%的"二級關稅",這招狠就狠在精準打擊了普京的"錢包"。
俄羅斯每年靠能源出口就能掙個盆滿缽滿,現在白宮等于是在說:"再不讓烏克蘭簽協議,你們賣油的錢都別想進美國市場。"這招釜底抽薪,比當年馬歇爾計劃還懂得"胡蘿卜加大棒"的精髓。
但仔細咂摸這協議的味道,總覺得似曾相識。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用"第四點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實則打開市場傾銷商品;九十年代休克療法中,IMF的貸款協議總帶著私有化附加條款。
如今針對烏克蘭的礦產協議,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用債務陷阱套牢戰略資源,這波"金融殖民2.0"玩得那叫一個溜。
最諷刺的是,當特朗普在鏡頭前扮演"國際債主"時,他身后的白宮剛剛通過了對沙特軍售百億美元的議案。
合著沙特王爺們買武器能打折,烏克蘭賣稀土就要被抽血?這雙重標準玩得,比川劇變臉還讓人眼花繚亂。
澤連斯基的"囚徒困境"
如今澤連斯基就像站在鋼絲上的小丑,左邊是美國遞來的"資源賣身契",右邊是俄羅斯可能發動的春季攻勢。白宮算盤打得噼啪響:用烏克蘭人的血與土,換美國人掌控的稀土礦。
但稀土這種戰略資源,當年日本侵華時搶過,蘇聯解體時騙過,現在美國人又想故技重施——只不過這次連遮羞布都懶得披了。
這場跨越歐亞大陸的資源博弈,像極了二十年前阿富汗的鴉片戰爭翻版。當年美國打著反恐旗號,結果讓阿富汗成為全球最大鴉片產地。
如今舉著"支持民主"的招牌,怕是要把烏克蘭變成稀土界的"血汗工廠"。只是不知道,當基輔政權用子子孫孫的礦產收益還債時,白宮會不會像當年對待塔利班盟友那樣,轉身就把他們踢進歷史的垃圾堆?
說到底,這場礦產協議羅生門,不過是超級大國金融游戲的最新副本。美國用虛擬的援助數字做籌碼,烏克蘭用真實的礦產資源當賭注,普京在旁邊看戲順水推舟。
當國際政治淪為資本獵場,所謂"基于規則的秩序",不過是強者通吃的遮羞布。只是苦了烏克蘭百姓,既要在前線當炮灰,又要在后方被抽血,活脫脫演繹出現代版的"賣炭翁"——只不過這次賣的是稀土,買主是白宮。
參考資料
《特朗普稱烏方想退出礦產協議 警告澤連斯基將面臨大問題》央視新聞 2025-03-31 08:00
《特朗普稱烏方想退出礦產協議 警告澤連斯基將面臨大問題》光明網2025-03-31 11: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