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如何夯實管理基礎、提升綜合競爭力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問題。而《7S現場管理督導師手冊》一書,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生。它不僅詳細闡述了從“5S”到“7S”的歷史演變,還深入剖析了7S的真正含義以及7個“S”之間的緊密聯系。
從“5S”到“7S”的歷史演變
“5S”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是一種獨特的現場管理方法。最初,它只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這五個步驟。整理是指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把必需品保持在合適的數量;整頓則是將必需品依規定定位、規定方法擺放整齊,明確標示;清掃則是清除現場內的臟污,并防止故障的發生;清潔則是將前面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而素養則要求人人依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的習慣。
然而,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們逐漸認識到安全和節約的重要性。于是,“5S”逐漸演變為“6S”,增加了安全(Safety)這一要素,以確保員工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連續安全正常進行。后來,結合中國人環保節約的基本美德,又在“6S”的基礎上增加了節約(Save)這一要素,形成了現在的“7S”管理。
7S的含義
7S管理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這七個方面。整理旨在騰出空間,保證現場簡潔通暢;整頓則使工作井然有序,不浪費時間尋找物品;清掃保持現場干凈明亮,設備和工具狀態良好;清潔通過制度化來維持成果,成為標準化工作的基礎;素養則要求員工遵章守紀,養成良好習慣;安全則是消除工作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節約則強調合理利用時間、空間、能源等各類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能。
7個“S”間的關聯
這七個“S”并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整理是整頓的基礎,整頓又是整理的鞏固;清掃則顯現了整理和整頓的效果。而“清潔、素養、安全、節約”則以制度、行為、習慣等“軟環境”為對象,促使7S向“形式化——行事化——習慣化”演變。可以說,7S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科學的管理體系。
《7S現場管理督導師手冊》一書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從“5S”到“7S”的歷史演變和7S的真正含義,還通過大量的企業實際應用案例和示范案例,詳細介紹了如何更好地推進7S管理。這本書不僅是企業經營者的哲學書、生產負責人的管理書、項目推進負責人的工具書,更是企業各級管理者的行動指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